建议者说
呼唤品质至上的广播剧
山东聊城 赵长青
广播剧曾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热心听众,我作为一名忠诚的广播听众,就是通过广播剧认识张海迪和中国女排的。记得那时候,一些广播剧在广播中会反复播出。广播反复播,我就反复听,听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觉得厌烦。但近年来,或许是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或许是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或许是电台发展的形势需要,这一文艺表现形式在众多电台中逐渐被遗忘,有的电台甚至常年听不到一部广播剧,但我以为,作为广播界,应该对这一传统的文艺表现形式给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一是要重视选材。好的广播剧和好的电视剧、好的电影一样,选材是第一位的。要精心选择那些贴近听众、贴近实际,富有思想性,弘扬真善美的好素材。
二是要精心录制。广播的魅力在于声音,要精心挑选演播人员,精心进行录音编辑,精心进行后期制作。
三是要积极探索。广播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艺表现形式,也有一个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问题,要研究新形势下广大听众对广播剧的新需求,研究媒体激烈竞争、文艺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发展形势下,如何振兴广播剧、发展广播剧的新思路,要研究如何适应听众的“口味”,确保听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得好。
四要舍得给广播剧时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包括中央电台和地方电台都应该给广播剧留出充分的播出时间。广播剧制作得再好,没有舞台,在电台中没有时段安排播出也是半拉子工程。
广播需要广播剧,广大听众呼唤品质至上的广播剧!
期待广播剧事业的振兴与繁荣
河北听众 张凤刚
近日,我在中国广播网上收听了系列广播剧《中国好人》,伴随着悦耳的配乐,主持人那富有磁性的朗诵和配音演员惟妙惟肖的对话,为我们刻画了陈光标、宋志永、邱光华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使我领略了广播剧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默默地沉思,为什么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难以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何让这朵艺术奇葩在新时期绽放异彩?
我觉得,这还需要广播人从创作精品、制作播出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创作适合广播特点的艺术精品。创作弘扬主旋律的广播剧无可厚非,但往往难以贴近听众,而反观很多热播的中、外电视剧,刻画的其实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情节也非常生活化,这反而让观众感觉到真实。这就启示我们,为了振兴广播剧事业,就必须努力创作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艺术精品。二是研究符合时代特点的制作播出方式。要实现广播剧事业的振兴与繁荣,这一现实就必须改变,就必须使它更贴近现代人紧张快捷的生活节奏。为此,广播人需要依托现代传媒平台与技术,研究和改进广播剧的制作播出方式,比如随着收听汽车广播和手机广播听众“族群”的增多,应当创作一些“播出时间短、内容鲜活生动”休闲、滑稽类型的广播剧,使大家都愿意随时随地收听、快快乐乐地收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相互发送、共同欣赏。
对中国广播剧的几点建议
北京听众 钱力
1、广播剧的选题应该求新,关注当前听众热议的话题。
2、广播剧与话剧、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相比,更应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语言精彩且便于传诵。
3、广播剧更适合出租车司机、商贩、住校学生、单身职工等身边不具备舞台、影院、电视机的受众收听。所以,播送的时间应安排在他们适宜收听的时段。
4、广播剧可邀请著名剧作家、话剧和影视演员参加编播,提高剧作的知名度和生动性。
5、组织广播剧的评奖活动。
6、向社会广泛征集广播剧剧本。
广播剧应“造势”扩大影响
淄博听众 查晓东
平常收听广播,我对广播剧的关注度不是很高。20来岁时比较喜欢听广播剧,但现在可能是因为媒体渠道多了,反而不经常听了。
应该说,广播剧这种形式很好,也是电台丰富节目内容的重要方面。现在需要研究新受众,节目也要出新,包括形式的新颖。我比较喜欢听反映现实的,如反腐败、侦破、体现民主、优秀党的干部典型、反映百姓呼声如缩小贫富差距等的广播剧。
另外,广播剧不仅要有好剧本、好演员,更应该发挥广播的优势,即声响、音乐、旁白解说,并且要与电台、网络、广播报等媒体形成互动,进行“造势”,以扩大影响。最后应该发动群众听评,就像粮食、水果一样,不设法更新品种包括广纳“食客”的反映和建议,是不行的。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