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者说
广播剧,想说爱你不容易
河南听众 康振伟
在平时对各个电台节目的收听中,我比较关注最新广播剧的制作动态和播出的消息。或许是媒体各种样式的节目,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诱惑并左右着广大听众的选择的缘故吧。在众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广播节目中,听众在选择听什么节目时,真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各家电台都在大刀阔斧的改革频率,优化节目,期望达到和时代发展同步的要求时,广播节目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对于广播剧的改革很少有人问津,受到了冷落,滞后于其它广播节目的发展。中央电台的《中国好人》系列广播剧展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生死较量》和《风雪同行》应运而生。这些广播剧之所以能够让广大听众记住,在于广播剧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近期,听广播剧不是太多,除了中央电台正在展播的《中国好人》系列广播剧,在很多地方电台几乎听不到广播剧。假如有比较优秀的新近制作的广播剧,我建议电台工作人员最好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对于广播剧,真是想说爱你难以开口,总感觉现在的广播剧是在夹缝中生存。其实只要喜欢广播的人,还是有很多听众爱听广播剧的,但是现在的广播剧不管是从量还是质上,根本满足不了听众的收听需求。广播剧要细化,制作出适合老中青、儿童等各个听众群胃口的广播剧。广播剧不要做成那种高大全的形式,应该像电影一样,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以小见大,反映普通百姓身边的事,关注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体现出他们的不平凡来。
对于中国广播剧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主创人员要创新和创优结合起来的创作形式,在未来广播宣传中更好的发挥她的作用。我建议如下几点:
一、重新确立广播剧在各个电台节目中的重要地位,在各个电台的频率中可以辟出属于广播剧的节目时间。
二、组织专业的广播剧主创人员形成创作团队,要有品牌化精品意识,根据市场需要和电台的宣传方向创作出大量的广播剧。只有数量上去了,才有优秀之作的问世。
三、大力倡导各个专业频率创作属于该频率的广播剧。比如音乐广播可以创作音乐广播剧、戏曲广播可以做戏曲广播剧等。每年都设立奖项,评选并奖励创作出优秀广播剧的主创人员和专业频率。
广播剧,一道远失的风景
听众 张明杰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剧一度盛行。安徽电台播出的《烟幕下的哈尔滨》中斗智斗勇、一身孤胆的王一民,《刑警803》中足智多谋、英勇无畏的上海刑警803,这两个广播剧中人物形象历经20载岁月的磨砺,一直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广播剧一般播出的时间都在20:00~21:00之间,重播在次日上午10:30左右。广播也是80年代山里乡亲们最挚爱的宝物,我所在的瓦屋队几乎家家都有广播。田间地头,乡亲们听广播既不耽误劳动的时间又能陶冶情操增长阅历,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广播剧自然而然成了乡村一道时尚的风景。茶余饭后,王一民、刑警803都成了乡亲们最富有吸引力的“谈资”。
时光荏苒,伴随着广播改革发展的脚步,频率更加具体化,广播剧也渐渐淡出了听众的听觉范畴,绵绵无期的电视剧代替了广播剧。现在的乡村家庭已很少听广播了,各电台制作的广播剧也不多了。
今年“五一”,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播出的《中国好人》以其简短精悍的篇章、感人至深的事迹、制作精美的编排,再一次让我沉浸于剧中那一位位中国好人中不能自拔。感动的泪水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潸然流下。在这里,我品味到什么是广播剧震撼人心的力量!什么是广播剧所具有的社会的价值!仿佛又找回了二十年前在山村田间地头、床头枕边如痴如醉地听《刑警803》、《烟幕下的哈尔滨》的那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兴奋、激动、揪心、胆怯的真实感受。
广播和广播剧,虽然不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消亡。但至少广播剧的市场份额已趋于凋零状态,那众星捧月般的喜欢广播剧的时代已很难再现了。
广播剧,一道远失的风景何时能重新描绘?我期待着盼望着那一时刻的来临!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