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动广播——听众酷评(三)
中广网 2010-07-27
    

分析者说 

                  广播剧的创作市场分析

                                                        山东听众  李立刚 

  广播剧的特点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听觉手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之必须直接参加创造,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使广播剧在展开情节时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使幻想、梦境、回忆等成为广播剧理想的题材。一些优秀广播剧选题来自于生活,大家关注度很高。从目前来看,真正有市场开发潜力的,还是那些低成本,制作简约的、快捷的、长篇幅的通俗的广播剧,因为他们的确能带来好的收听效果。 

  广播剧人应该把思维观念从精益求精的高精尖产品放开,做一些市场的、老百姓爱听的广播剧,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手是精品,一手是通俗剧,这样可以把广播剧产品引入千家万户,多方面满足群众的娱乐需求,使广播剧有长足的发展。 

  由于现在方方面面的因素,广播剧处于一个社会转型、行为转型的一个阶段。广播剧要想创新,要想发展必须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必须要创新。业内人士应不断更新广播剧创作的观念,以创新促发展,共同为广播剧的生存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广播剧在制作精品的同时,有些电台在积极探索市场需要的娱乐性广播剧的新路子,他们更新创作理念,大胆迈出拓展步伐,坚决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尽可能满足听众的需要,让广播剧在市场运作下产生经济效益。 

  

                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简述中国广播剧发展的症结与对策  

                                                     听众  吴化莛  

  广播剧是附着在广播媒体上的一种戏剧形式,随着广播媒体“退居二线”,广播剧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广播剧的内容倒是其次,大家平时接触这种媒体都少了,哪里还在乎里面的细枝末节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笔者认为,媒体的大环境变化了,从前的主流不再主流了,是广播剧衰落的症结,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至于广播剧创作的体制机制问题、人才流失问题、播出形式限制问题、电视剧冲击问题、网络视频兴起问题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只是表象。另外,笔者认为,广播剧的传播方式落伍、衍生品附加值低、产品易于复制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的软肋。传播渠道单一,这种戏剧没有舞台,全靠耳朵听,不像戏曲、话剧、音乐剧、歌剧之类,除了音频,还存在真实的舞台传播,或者以视频形式传播,所以广播剧很难产生什么广播剧明星,很难有什么大的动作提升附加值,拉伸产业链条。还有,由于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地保护,产品复制易如反掌,收入没有保障。 

  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广播剧在中国的发展还有比较大的生存空间,虽然目标消费群由大众变成了小众,但还有舞台。中国广播剧的从业者当务之急是看透行业本质,看准未来趋势,明确自身定位,找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识时务者为俊杰,或许,做小池塘里的大鱼,精耕细作,头上会有一片天。

责编:李奕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