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动广播——听众酷评(四)
中广网 2010-07-27
    

比较者说 

                   广播剧,让思想绽放

                          ——从与话剧比较的层面谈起 

                                                       北京听众   梁晓欣 

  广播剧之于广播,话剧之于舞台,大概是一个意思,却又非常不同。 

  去剧院看话剧,多半有追星的意义在,当然,题材和内容一定也要足够的吸引人。零距离下而不是坐在电视机或者大荧幕前看自己喜欢的演员塑造一个角色,或许有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较之电视和电影而言,有种无比的真实感。 

  透过广播听广播剧,没有色彩斑斓的画面,看不到惟妙惟肖的场景,当然也看不到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但或许正是缘于此,那些特点鲜明的声音在我们的耳朵里澎湃,平时一定会忽略掉的诸如不同程度的风声也一定会勾起我们思绪的连锁。陷入一个想象的世界里,勾勒着自己的画面,如此的自由和烂漫,是话剧远不能给的。 

  广播剧的节目形式,是可以激发听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让一切成为可能,或许是广播剧带给我们的别的节目形式无法替代的财富。

 

                      广播剧与电视剧优劣势分析

                                                          听众  史万军 

  广播剧在广播的初期深受听众喜爱和青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电影、电视剧以及小品等众多新颖形式的发展,广播剧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以画面为主的电视剧更是让人有一种视听同步的感觉,而广播剧只局限在听觉上,稍显单一。 

  广播剧曾经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严重短缺,广播在那特殊的时期带给了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剧。那时的人们热衷广播剧带来的故事情节,并被深深的吸引,也伴随人们享受着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 

  广播剧相比电视剧缺少充分展示剧情的形式。现如今,电视剧,电影等迅猛发展的影视创作,减少了听众收听广播剧的热情,听众在收听的广播时,很少收听广播剧类的节目。广播剧相比电视剧,不能够详尽的展现剧情的丰富内涵,很难吸引听众。  

 

                       关于广播剧与评书节目的比较

                                                               北京听众  张轲 

  我听的广播剧并不多,题材大多与现代社会或者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紧密相连的,现实感较强,也极有教育的意义。在此,我想用评书类节目与广播剧进行一些比较。 

  总体来说,评书与广播剧各有所长。评书历时悠远,有着广泛的受众;评书声音表现较为单一,但是凭借着优秀的艺术家,却可以把评书的内容表现的惟妙惟肖;评书的题材大多是侠义英雄的故事,娱乐性极强。与之相比,广播剧可以把整个的语音场景表现出来,相比较评书比较依赖艺术家的个人素质来说,广播剧可以通过多个人的合作,以及现代化的音响来创造出极强的声音美;但另一个方面,感觉在题材上广播剧稍有不足。广播剧多为建国后的社会生活方面,现实感强,教育性也强,可是,就娱乐性来说就稍逊一筹了。所以希望在进行广播剧剧本创作的时候,题材能够更为广泛,从现在注重教育性上,能够转向娱乐性较强的题材上。

责编:李奕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