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透】——以独特视角再现红军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三集广播连续剧《军号嘹亮》
中广网 2015-05-19
    
  

    带兵统领的指挥员,怀里竟然揣着婴儿跃马杀敌;枪林弹雨的间歇中,父亲与战友一起为刚刚出生的女儿起名字;“人性”压倒了“军纪”的父母亲,不忍将出生18天的女儿弃置于荒天野地,带着她走上长征之路;老战士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的无悔一扑震人心魄;雪山草地天寒地冻前堵后追中屡屡闯关之险……由此串连起红军长征中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不是军史和党史中刻印的肃穆词条,而是刻骨铭心的声音、影像与鲜活的细节。

  由广东省肇庆市委宣传部、四会市委宣传部立项,四会市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三集广播连续剧《军号嘹亮》,立意鲜明,选材精到。该剧以贺龙元帅的女儿在出生十八天就开始随军走上漫漫长征路为故事主线,以负伤的小司号员“小广东”的军号为贯穿线索,展现了长征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该剧通过贺龙、萧克、謇先任、老把式、小广东、超伢子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把共产党人的坚毅、顽强、勇敢与乐观、人性、挚爱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了理想之热,温情之暖,主义之真!这部剧作,既是对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隆重纪念,更致力于以长征之魂映中国之梦,以小红军随军长征的奇闻鼓舞一代代青年儿女们在复兴中华的世纪长征中,奋力争先!

  链接一                   

  红军长征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为19341010日至1936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由毛泽东带领)、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5千。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1936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链接二         

  创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进一步宣传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特别是把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弘扬长征精神结合起来,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广东省肇庆市委宣传部、四会市委宣传部决定,由四会市广播电视台全力打造长征题材的广播剧。四会市广播电视台对此十分重视,于2014年底就成立剧组,全力以赴挖掘、选取长征故事,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撰写剧本。

  关于长征的故事有很多,怎样才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展现长征故事、体现长征精神,做到“人有我新”呢?剧组偶然间阅读了贺捷生的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贺捷生,少将军衔,著名军旅作家,1935111日出生,生下来18天,就被父母背着去长征,跟随父亲贺龙、母亲蹇先任全程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被称做“一岁走完长征路”、“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是贺捷生在古稀之年,追溯父母和自己童年的足迹,奉献的一部元帅和女儿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作品执意寻觅历史天空和精神原野,以优美而略带伤感、真实而接近雕刻的文字,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塑造出如梦如歌的“红色意境”,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给了剧组很大的启发:我们创作的广播剧可以以以贺龙元帅女儿参加长征这一独特的故事,来串连起那一代共产党人在坚苦卓绝的长征中鲜为人知的一个个故事。同时,剧组通过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采访了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拿到了很丰富的红二、六军团参加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更加丰富了广播剧的故事情节。

   

     

  链接三

  创作感悟

  总策划严涛: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原动力。

  编剧潘良: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迄今已80周年。几十年来,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读史明智,温故知新。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再悟长征故事的内涵,目的就是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振兴中华的伟大的新长征中,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更加辉煌的时代业绩,谱写更加壮美的历史篇章。

  导演王锐:我们创作这个剧,用故事的形式、艺术的手法弘扬长征精神,目的就是给听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进行长征精神的培育。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代表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我们认为,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为事业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青少年一代的奋发有为。

  主演陈兵:十分荣幸能参加剧组演绎这个剧,让我自己也重温了长征的历史,再次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热爱祖国、坚定革命信念的长征精神。在剧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红军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的胜利。

        

   

                            

广东四会台潘良供稿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