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为梦想奔跑 为时代抒怀——广播剧《宝贝回家》获五个一工程奖
中广网 2018-01-24
    
    
    
    
    春风吹开希望的花,

  大树发出娇嫩的芽。

  孤单的羔羊迷失回乡的路,

  走失的孩子找到温暖的家。

  宝贝回家,岁月剪不断亲情的血;

  宝贝回家,山河挡不住团圆的梦。

  宝贝回家,寻找你的是泪干的爸;

  宝贝回家,呼唤你的是亲爱的妈。

                         ——《宝贝回家》主题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结果日前正式揭晓。吉林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报送,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连续剧《宝贝回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宝贝回家》是以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原型精心组织创作的广播连续剧。讲述一位普通女性张巧燕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及走失儿童的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免费帮助被拐儿童寻找亲人,以个人微薄之力推动社会力量组成志愿者团队,帮助众多失散家庭团圆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为社会奉献大爱的先进典型人物,实现了社会责任与主流情感相统一,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9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连续剧《草原童谣》获得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广播连续剧《山湾小站》获得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广播连续剧《野鸭岛》获得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今年,广播剧《宝贝回家》喜获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吉林台的“四连冠”,这也给予了吉林广播剧人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三年来,文艺工作者们深受鼓舞,潜心创作,涌现出一批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后的第一次评选。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荟萃,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迎接十九大的诚挚献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百姓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把群众满意认可作为衡量标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此次获奖作品《宝贝回家》,正是针对中国当下“寻亲打拐”的热门社会话题,创作出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广播剧作品。

  有思想:承载鲜明主题 弘扬核心价值

  好的文艺作品,记录着国家蓬勃发展,反映家庭酸甜苦辣,描写百姓欢乐忧伤。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将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勇担责任的精神彰显无遗。如今,广播剧题材开掘的深度和广度是过去的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新时代是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广播剧创作的深厚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宝贝回家》正是总书记提出的文艺作品“光明论”思想的忠实践行者。该剧与共圆“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同频共振,依据张宝艳夫妇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真人真事,直面当下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拐卖妇女儿童这一重大社会公害和被拐儿童悲惨苦难生活,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展现社会各界“爱心凝聚力量,奉献成就团圆”的众志成城,成为时下国内主旋律题材创作中高扬时代奉献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上乘佳作。

  这也是“宝贝回家寻子网”成立十年来,第一次通过广播剧的形式展现出公安部打拐办、各级公安部门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广大公益志愿者们为了“天下无拐,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什么是幸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办者,剧中主人公人物原型张宝艳说,“这十年看到很多家庭悲欢离合,也看到很多家庭重归团圆,但只要还有一个宝贝没有找到家人,宝贝回家网就要继续办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诚然,《宝贝回家》正是这样难得的良心之剧、精品之剧,每位有大爱的听众在收听此剧后必能“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感受到温暖、鼓舞与启迪,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 像剧中的张巧燕一样,奉献点滴之爱,让世界不再有拐卖和欺骗,让每个与亲人分离的宝贝都能圆回家梦。

  有温度:倾注深沉情怀 唱响时代强音

  《宝贝回家》喜获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业界专家首肯和广大听众认可,再一次说明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的诉求。在广播剧《宝贝回家》中,每一个团圆重逢的时刻,都收获了听众喜极而泣的泪水。这也证明了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有温度、有情怀,这个温度体现在对人民美好梦想的关切,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切,放眼古今中外,接地气和有生活的作品总是能收获长久的回响和热烈的共鸣。

  广播剧《宝贝回家》有高的立意、大的情怀,也懂老百姓的内心世界。敏锐的把握了失孤群体真实的状态这一个颇具新媒体传播的题材,没有着眼于失孤弱者,而是聚焦爱心人士的慈善故事。针对社会现实的主题构思,呼唤人们关爱失孤群体,与其说是我们讴歌时代,不如说是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和创作的灵感。

  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好故事不是从墨水瓶中流出来的,也不是生花妙笔雕出来的、闭门苦思憋出来的。《宝贝回家》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多次到“宝贝回家”网站实地采访,提练创作主题,锤炼剧中情节和语言。与人物原型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进行事例的深入了解,与志愿者一同下乡踏察体会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一字一句总关情,当创作者能真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时,笔下的文字自然有温度、接地气。这也使得《宝贝回家》塑造的张巧燕这一典型人物沾着露水、接着地气、带着温度,让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体悟到张巧燕这样的模范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边,都是有情有爱有担当,为人间正义一往无前;感觉到贡献社会、成就人生并非遥不可及,哪怕是点一下鼠标,按一下手机屏幕,也能照亮“天下无拐,万家团圆”的圆梦之路。

  有品质:关注社会现实 凸显文艺创新

  好的文艺作品一定也是有品质的,敢于为时代鞭挞假恶丑的现象,敢于批判时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广播剧《宝贝回家》在结构剧情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问题和矛盾,而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讲好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牢牢抓住广播剧的艺术本质。

   在掌握人物原型及故事脉落之后,如何成剧更为关键?文艺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要加强广播剧内容创新,就得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实践,激发艺术灵感,提高原创能力。剧中通过张巧燕帮助被拐儿童回家的种种不懈努力、她的家庭生活、与人贩子作斗争的惊险故事等情节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机智勇敢、幽默风趣、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女性。该剧将张巧燕置身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她克服困难的过程叙述中,吉林人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执着、乐观的人生信念,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一一得到精彩呈现,既有正面人物的高尚情操,又真实展现了女性人物细腻丰富的心理细节。

  广播剧还要加强手段创新,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创作精良相统一,把新意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每集开头通过小女孩与成年女性合唱原创主题歌曲的方式引出剧情,歌词精致、旋律悠扬、曲风高昂,悲悯却透着希望之光,既奠定了全剧情感的主格调又暗含了剧情的起承转合。在故事情节展现的每一个关键点,背景音乐或欢腾,或紧张,或哀恸,或空幽,或平缓,生活实景等各种音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为剧情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渲染了气氛,提升了全剧的艺术气质和情绪感染力。

  作为广播剧,《宝贝回家》每一集均有独立的故事情节但都围绕“回家”次第展开,看似娓娓道来却又高潮迭出,紧紧抓住了听众对被拐儿童命运的急切关注,通过声音传递的人物形象极具时代感和立体感。在塑造张巧燕这一典型人物的艺术创作中,最大程度发挥电台声音艺术的特色,实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高度统一,让听众身临其境、心驰神飞、回味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广播剧人打造精品佳作,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而应深入生活、厚积薄发。好的广播剧从来都不会放弃对思想的传播、对温度的传递、对品质的传承。未来也希望广播剧人能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奉献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神食粮。

本文作者:吉林台赵秀明  黄云鹤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