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李道桐
鸿仪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称谓在不断地变换着:考进天津电台的头十年,同事们称他“道桐”;第二个十年,人们统称他“李老师”;进入第三个十年,他被大家尊称为“道爷”。仔细想想,这也不仅仅是年龄使然,这逐步“升格”的称谓中,包含着对李道桐业务水平和艺术造诣日臻成熟的肯定和尊重。但在他自己看来,只一句“我就是一个配药(乐)的”的戏言,就白描了他人生最好的年华。
用当年的话说,道桐的家庭成份“高”,从小就受过很好的音乐教育,在“根红苗正”吃香的年代被打下云头自是当然。他行囊中裹着小提琴,随知青大潮来到内蒙呼盟插队,面对广阔天地,让音乐“大有作为”的理想没在心中激荡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打得粉碎。看着干活时被豆荚上的厉刺扎得黑肿的双手,道桐用一把拿惯了的柴刀砸碎了小提琴,默默地把音乐埋在心灵的最深处。
参加工作后,道桐在商业部门当了业务员,走南闯北十几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现在每每谈起,印象最深的还是厦门。当年,他徜徉在鼓浪屿的石级小路上,聆听着从各家各户门洞里流淌出来的悠扬的钢琴旋律,他才觉出心田深处的一点痛楚--音乐的灵魂醒了。
机缘总是留给有梦想的人。道桐考进天津电台文艺部的时候,年龄、学历、资历都没有优势,他凭着对音乐的出色理解和阐释,打动了考官们,年近不惑的他才正式踏上音乐的路途,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广播剧音乐编辑生涯。
音乐富有的激情浪漫,生活态度的认真执着在道桐身上完美地结合。他没有“搞艺术的”的坏习气和愤怒的一代的“嘻皮”表象。他一丝不苟地饯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他师从配乐专家程竹策,老师的一句话让他终身获益:“道桐啊,什么时候你把这几柜子磁带都听进脑子里,什么时候你就成专家了。”在电台3楼,有一间不足6平方米,原来只是放杂物用的没有窗户的“独居”,冬天寒冷刺骨,夏日闷热难捱。道桐把它开辟成音乐资料库,一头扎进去,如饥似渴地吸吮起音乐的营养。别人看去平淡无奇的旧音乐磁带,在他那儿都成了宝贝。他每天早晨7点多钟就坐在“独居”里听资料,到晚上8、9点,最尽责的老主任离开电台时,他还坐在那里反复聆听,不厌其烦地往磁带之间夹进做记号的小纸条,在条格本上密密麻麻地做着音乐记录摘要。这样的情形,先后十几批到电台工作的年青人都印象深刻。直到今天,那间“独居”又成了杂物间,但那些伴随他美好年华的旋律却深深地印在了“成就”在身的道桐的脑海里。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研究会通信地址
邮编:100866
地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业务楼511室
电话:010—86096784
电邮:gbjyjh@sina.com
网址:http://www.cnr.cn/gb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