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十届节目评析会在全体评委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评选任务。受评委会委托,我负责讲评单本剧。
讲评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评委会共收到单本剧16部。评选结果:获一等奖的8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2部;淘汰2部。
为什么会形成倒金字塔局面?说明今年单本剧总体质量有所提高。
剧目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编剧方面,原创与改编并进
广播剧历来依据其他作品改编得比较多,完全创作的广播剧较少,显而易见,原创要比改编难度大。这次南昌台的《大法官梅汝璈》、浙江台的《生死子夜》都是原创作品,成为了一个亮点。其它为改编作品。
二、制作方面,代制与自制并起
代制的有:中央台为南昌台代制的《大法官梅汝璈》;黑龙江台为深圳保安台代制的《爱在春天》;上海台为浙江台代制的《生死子夜》等。
自制广播剧正在崛起,这次单本剧有11部是自己制作的。这是多年来未出现过的好现象。《爱上未来女主播》是沈阳台源于广播人自身生活,自编、自导、自演的具有时代感的原创剧。还有青岛台自制的新鲜、时尚的《呼叫CQ等你回答》等。当议到这些原创剧时,评委们非常赞成安台特别提出的“自编、自导、自演,这种风气值得提倡”的主张,几部作品都进入了一等奖。
三、获奖方面,大台与小台并举
大台进入一等奖的有上海、浙江;中等台有南昌、沈阳、青岛;小台有深圳保安、重庆万州、宁波镇海。说明广播剧的生产主要不在于经济实力,而是个态度问题,感情问题,看我们重视不重视。
以上讲的是单本剧的情况和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 评析作品
下面想就四部作品进行具体而又各有侧重的评析。
这次评奖安台长出了个高招,评奖开始,评析之前,进行一次摸底测评,只作评析参考,不作为评析依据。这里评析的四部作品是摸底测评的前四名,也是最后评出一等奖的前四名。
一、煞费苦心的精致选材——评析南昌台的《大法官梅汝璈》。
大家常讲“剧本是一剧之本”,是广播剧的基础,题材是基础的基础。题材直接关系到反映社会生活的容量、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高坦同志编剧的《大法官梅汝璈》问世了。这是一部难度很大的作品,因为(1)广播剧从未涉及过;(2)事件距今已65年;(3)写的是国际上特别重大事件——东京审判,因此可以说选材上有突破,是带有抢救性的。
作品中法庭排座次的反复较量、两年审判的点睛场面、起草审判书的紧张阶段、量刑的精彩论战,都是依据重要历史事实创作的,此外还涉及国际法律及庭审程序等复杂问题。据说,高坦同志翻阅了十几万字的相关资料,十易其稿,并力争用声音形象再现历史,可以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整个剧目呈现出庄重、大气、充满自信的品格,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最佳编剧奖给了高坦同志。
不足:结尾有些拖沓,尾收的不够紧。
二、真实可感的时代背景——评析深圳保安台的《爱在春天》
一个剧目的时代背景,关系到作品的时代意义、地域特色和剧目的份量,关系到作品的主题。
一首创作的主题歌《爱在春天》和开始的解说把听众带入了当今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大的时代背景。通过模范义工车站春运服务展现了大背景下的具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及环境下,广播剧《爱在春天》前推了义工梅梅和替代义工阿强两个小人物的纠葛与碰撞,展开了在义工奉献过程中人物性格的成长历程、心理体验、道德观的自我救赎、互爱人生的探索。经过艰难跋涉,在为老阿婆祝贺生日的祝寿歌高潮中,替代义工终于成为了正式义工,体现了人们尊崇深圳义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思想,弘扬了时代精神,其核心就一个字“爱”,即人性的终极关怀,爱在深圳,爱在春天。最佳制作人奖给了牛金瓶。
不足:阿强的朋友为让他忘记那个伤心纪念日,才让他去当义工,这一具体背景交待不够恰当。
三、具体感人的艺术细节——评析浙江台的《生死子夜》
《生死子夜》是一部取材于06年桑美台风登陆浙江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广播剧。全剧既充满了大气磅礴的宏观场面,又不失具体感人的艺术细节。
细节在广播剧中往往是感情点,对情节推进、人物刻画,甚至主题表现都至关重要。
《生死子夜》在围绕台风动向是否在正面登陆的争论,水库是否泄洪的争议两件大事的情节推进中,设计了四点贯穿一线的孕妇预产期提前、难产、大流血、直升机借助“台风眼”时机紧急营救的生动细节。作者在抓住细节的瞬间,引发了强烈的直觉性美感反应,并随之展开了联想升华。在这抗击台风揪人心弦的子夜,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启示着人们,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都没有忘记人的至高无上。
不足:细节处理可否再略微靠拢些。
四、独特寓意的审美角度——评析上海台的《猎人与狼》
这是一部小巧玲珑、制作精细的作品,共二十几分钟,写猎人和狼彼此矛盾又相互生息的恩仇。
故事是说,一家三口住在山里,这天猎人把四只小狼崽抱回了家,第二天,到集上当小狗崽卖了。这样母狼天天夜里坐在家对面的山上不吃不喝嚎叫着;猎人打枪它不怕,猎人放火它不走,乘家中无人,母狼进屋翻东西,找小狼崽。猎人喝大酒,作恶梦,心里实在承受不了啦,又到集市上准备赎回小狼崽,可发现小狼崽已被剥了皮,吃了肉。猎人受到良心的谴责,面对母狼闭上了眼睛,是死是活弄个明白,结果狼群上来了,一齐嚎叫着,过了一会儿睁开眼睛看时,母狼转身走了。
全剧篇幅不大,情节紧凑,人物独特,音响精致,光狼叫声就有五、六种。音响奖给了他们。全剧用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法则。在物欲膨胀的今天,美好的天人合一法则,几乎破坏殆尽,警示人们有责任审视失去的一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最佳导演奖给了雷国芬。
不足:故事要不要村长出现,村长上来关键话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似乎有些多余,因为猎人主要是通过自赎解决问题。还好没让支书出现,那样故事就全变味了。
以上是各从一个侧面点评单本剧的四部作品。
第三部分 问题
一、编剧方面
从结构上谈四点
1、开头:戏剧要有起承转合,广播剧的“起”很重要,有的戏“皮太厚”,半天也起不来,有一部戏前面安排两个人物近千字对白,戏才开始。单本剧开头的背景、人物交待最好不单摆附搁,交待的过程就应是戏剧矛盾的开始,以便使单本广播剧开口小、起式快,一开始就能吸引听众入境入戏。
2、主线:有的戏结构不贯通,情节不在一条主线上,比如:前面写的是怎样抓“物质文明”,后面另起炉灶写怎样抓“精神文明”;再如,前面写一位“大人物”,后面又写另一个“小人物”。
3、转场:广播剧的转场要迅速鲜明地提示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进而推动人物动作的走向和性格的发展。有的剧目转场含糊不清,手法生硬单一,令人接续不上。
4、改编:在用小说改编广播剧时要特别注意使其适应广播特点,努力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汇于我,服务于我。有的戏受原小说的结构的影响解说偏多、对白大段、场面过碎、情节不够集中、戏不够抱团。
以上是编剧结构方面的四点意见。
评析中安台、老何给出了个题目,“让谈谈怎样写真人真事?”在编剧这部分中我试着谈谈,供大家参考。
广播剧创作的核心任务是写人,写人的性格和命运。判断一部广播剧的成败关键是看是否成功地塑造了与环境、情景相融合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单本剧中有8部是写真人真事的剧目,可能有相当部分是“命题作文”
怎样写好真人真事的广播剧?
总的说,关于真人真事的广播剧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深刻理解社会生活本质的前提下,大胆进行艺术构思,创作出主观情感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高于生活的独特形象。
这里想以写真人真事写得较好的获得一等奖的《相信》为例加以说明。《相信》是镇海台根据镇海女子林萍捐肝救人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这部戏的可贵之处在于人物写得真实、可信,行为动作写得朴实、感人。开始林萍对爱人说:“我正好是O型血,脱口就说出来了。再说,不一定会配上,他们一大家子都没配上,我一个外人哪就那么巧配上呢?”爱人说:“万一配上了,你就真的捐肝?”她犹豫着:“我,我……”当检查结果出来时,医生说:“符合移植手术,配对成功。”她有些意外地说:“这么巧啊!”手术前爱人对她说:“要我陪你去么?”她说:“不用,你去了,我对自己狠不下心!”这句话很精彩。我们看,这句话,对丈夫的爱心、对健康的忧心、对捐肝的决心的复杂心态都交织在其中了。剧中不因为她是个模范,思想斗争就都免了,这里的思想矛盾写得很细致,很自然,很深刻。孩子需要捐肝,捐肝能救命,可她不知道捐肝会对身体有那么大的影响,于是最后的思想斗争也愈加激烈,但有一个信念始终存在于心,“说话是算数的”。真人真事能写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当然应当指出若能实中见美,实感中增强美感,这部剧就能锦上添花了。
从我们的作品看,写真人真事存在以下问题
1、人物选材有些失当
这里分三个层次。①不是什么题材只要领导有“令”,拿过来一写就能写好,应考虑它的可行性。比如,我们涉及到的纪检干部,怕是很不好写。②选材还要考虑题材的新鲜性,不要吃人家嚼过的馍,人家写造林已有成功之作,你也写造林,只是时间长了点,35年。③在选材中还要考虑角度的独特性。我们经过反复修改取得成功的作品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样写人,可不写全人,而是选择独特角度,选择不同侧面,这样笔墨容易集中,能够写出自己的人物特色来。
2、人物动作有些原始
现在有的作品把有些事件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太“实在”了。一部戏中要封小煤窑,“不用你跳,我来跳,我要用我的这条老命来捍卫党旗!”再如有病不医,坚持演讲,戏没有人情味,不好听,不可信,严格讲,没有人情味的作品,不能算好作品,因为从大的方面讲,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3、人物语言有些拔高。
人物语言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一旦偏离艺术创作规律时,往往会产生共性的毛病,人物动作原始照搬,而人物语言往往又上纲上线,甚至调子很高,直奔主题。比如:有一部戏,儿子说“要扣,扣我的工资吧,我的工资比你高!”老子说“这不是比工资,这是比党性!”又如,儿子一大早回来了,爸妈问“一大早回来干什么?”儿子回答“干革命!”还加个惊叹号。再如,一部戏中女主人公许的愿不容易实现。“我不到这来,我怎么个活法?”“三天,大家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答复,要是没做到,大家拿我是问!”三天解决个活法这不可能,不可信。
4、人物环境有些脱离。
广播剧的主人公要放到戏剧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上,人物的塑造不能脱离典型环境,环境不符合艺术真实,没有特定情境,人物的一切都失去了真实的基础。我们有的戏人物关系没有深入开掘,人物顺撇,主要人物都是“好人”,人物间几乎没有摩擦和碰撞,没有戏剧冲突,没有情感波澜,整个是个平面,像好人好事的罗列。另一方面,铺垫要恰到好处,不能搞过了头,出现我们常犯的毛病,突出一人,贬低他人,一人成英雄,别人是“小丑”。
关于真人真事的创作就讲这么多。以上是编剧方面。
二、演播方面
演播是剧本声音呈现部分,是导演功力的体现。
1、有的演播没有从广播剧特定情境和人物的独特性格出发,一上来就自以为是,拉腔作调,有的农民演的像个“大干部”;有的带话剧腔;有的带播音腔,特别是所谓“充满激情”的高声调、长句子毛病较为明显。相反,值得提出的是《爱上未来女主播》,主持人自己的演播,有青春气息,有人物个性,而且口语自然。
2、有的作品演员没有吃进去,整个演播节奏偏快,听上去很流畅,但品起来没味道。应弄明白语言不但传达思想,而且还传达动作,使听众听出人物在干什么,什么表情状态,特别是表达语言的复杂心理动作是我们应着力去刻画的,这样才能保持广播剧语言应具有的正常节奏。
3、有的演员声音音色、声音造型靠,在众多角色中分不清谁是谁,听不出个数来,欣赏起来很吃力。女声有靠的问题,男声也有靠的问题。这与选择演员和导演指导演播时声音造型有关。
4、感情度的把握问题。感情是广播剧的生命。演播要在内在感情
上解决问题。有的演播吃的不透,理解平平,少情感波澜,少节奏变化,趟着走,听起来不提神。另一方面,感情向内应满而深,向外需少而精,也就是说感情应积蓄十分,表达时七分,至多八分即可。若把握不好这个度,就失去了声音的从容状态,而有些声嘶力竭,有的过了头变得矫揉造作。
5、要重视群众场面戏。剧中时有群众场面戏出现,问题是群场戏
缺少精美设计和精心彩排,而是一哄而起,声音杂,音量大,听不出层次来,听不出意思来,甚至乱作一团,成了噪音。
6、有的存在字音问题。个别有东北土调;有的明显重音不准;有
的念错字,一部作品同一人物,一会叫他“小张”,一会叫他“小马”。有的出现了不文明的语言。
以上是演播方面六个问题。
三、配乐方面
1、这次有不少剧目都花功夫做了主题歌,值得提倡。但有的主题歌音乐开头配的过长,整整上了一段才报题目,主要是音乐好听舍不得。
2、音乐切记要和剧吻合在一起有的配乐音量过大,有些盖过了语言,语言有听不清的地方。有的配乐过多过长,与戏的情节、情境不搭调,那种感觉是“配上了总比不配好”。
3、有的配乐不够恰当。举个例子,一部剧目开始配的国歌有些不妥。
在响亮的铜管乐《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出画外音: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国民党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妄图利用厦集海峡固守厦门,反攻大陆。
用国歌无可非议,但用在这里值得商榷。实际上只有一句词能配国歌,如果用全歌,要么剧前音乐压头,要么就压混下面不该压混的词语;若国歌用短了,既不压头,也不压下面的词,但加上前奏只用上不到一个乐句,国歌又显得太碎,不够严肃。作品用的是第二方案,到︱03123︱ 55:就压混,就是这样还是压了下面一句不该压的词语。
单本剧评析就到这里,占了大家时间,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