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15年度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长刘晓龙、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阚平、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高坦、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王莹出席了会议。
参会领导和来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长春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交通之声、余姚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副秘书长们一起结合年会研讨会上各位代表对研究会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就广播剧的评奖、广播剧的市场开拓与精品创作、广播剧人才培训、广播剧年会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关于广播剧的评奖,与会秘书长们一致认为,需要建立评委库,在维持广播剧现有评委构成的基础上,每年按一定比例纳入中青年新评委;微广播剧的评选规则与标准可以与传统广播剧有所区别,但应该制定更加公正、透明、操作性强的评奖规则,使广播剧的评奖更加有利于促进广播剧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于广播剧市场的开拓与精品战略,大家认为,尽管广播剧的市场还不太成熟,但是,广播剧人可以应该借鉴电视、电影、网络新媒体等业界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在广播剧的市场化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与探索。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长刘晓龙认为,广播剧无论是走市场,还是坚持精品取向,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广播剧应该盘活现有广播剧创作与播出资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阚平认为,应建立广播剧剧目库,搭建全国的广播剧资源共享平台。每年全国的广播剧可以通过一个项目来形成联动机制,推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广播剧品牌剧目。例如,可以设计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故事从某一个省开始,然后再转到下一个省份,采取接力的方式,形成全国的联动机制。同时,她还提议研究会秘书处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建立不同侧重的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全国广播剧的评奖、培训、年会等事宜,使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的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进行。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高坦认为,广播剧进行市场开拓的同时不能放弃我们已经形成的广播剧精品品质,要坚守广播剧精品创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品格,通过精品广播剧的创作,形成导向,树立标杆,有利于促进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评奖和市场要齐抓并举,两手都要硬。
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余姚市广播电视台的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他们运用微广播剧开拓市场的做法,颇有新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的代表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尊重广播传播规律、体察听众的收听需要,为广播剧搭建播出平台的做法。
如何加强广播剧的人才培训,使中国的广播剧可持续发展,也是此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的讨论热点之一,与会代表的共识是广播剧的培训要有规律、要系统,同时要长抓不懈。建议按照广播剧的创作环节,从剧本创作到导演、录音、合成等诸多环节入手,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年一度的广播剧年会,是全国广播剧同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交流艺术的盛会;是承载着广播剧人事业梦想,推动广播剧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活动;在广播剧界享有盛誉。为了把广播剧年会开得更有成效,与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达成几点共识:简化年会上一些仪式上的内容,增加业务交流的时间和比重,业务交流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既有专家针对获奖剧目的分析与点评,也可以是同行之间的赏听与研讨,可以用分组的方式,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获奖剧目现场播放,主创人员和同行们互动探讨剧目的优点和不足。在年会的接待与组织方面,大家建议年会承办方应该根据目前的办会规章制度,提前拟定会议方案,制订相应的办会标准,交由研究会审核,把年会办得更好。
一天半的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卓有成效。针对2016的工作,此次会议落实了四件具体事项:1、2016年春季举办一期创优广播剧培训班;2、促进微广播剧的创新与创优,与社会资源合作,举办微广播剧培训班,将微广播剧与创收链接,将微广播剧与融媒体创新进行链接;3、改革微广播剧评奖工作;4、启动中国广播剧口述历史的采写工作,争取早日推出《中国广播剧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