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制作人,我的理解应该是为广播剧的制作和播出、评奖提供资金并进行质量监督的人。制作人一般指一家电台领导指定的对广播剧制作规律相对比较熟悉的人,他们大多懂得广播剧的艺术创作,并负责统筹指挥广播剧的筹备和制作,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比如福建台的王宏、镇海台的陈央即是比较成功的制作人,他们很善于抓剧本,在制作方面不局限在本台制作,而是找优秀的制作单位。他们先后担任了《国歌》、《静静的胡杨》等广播剧的制片人。制片人是剧组的第一负责人,就像一个工厂,制片人是厂长、导演是总工程师,导演只对艺术负责,制片人要对一切负责。制片人的素质、心态直接影响到一部广播剧的品格。做制片人不需要你是专业的精英,最重要的是眼光,能够发现优秀的题材、本子、演员。
对于听众来说,广播剧是艺术品,它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人们关心其中的故事和艺术效果。对于电台的领导,他们是关心本剧是否能拿奖,要的是结果,但制作人更多关心的是全剧的运作,要跟全程,从题材的选择到剧本的创作,以及二度创作,都离不开制作人,不应该忽略制作人的作用。每部广播剧的幕后都有着制作人的艰辛劳动,在广播剧的制作流程中,制作人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要说对广播剧导演的看法,只能谈一些粗浅认识。当然最表象的认识,以及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导演的认识就是导演应是一部戏的绝对权威,导演是指挥、控制、掌握广播剧制作全过程的人。在不同的制作情形下,导演的作用、地位、责任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导演应该拥有在作品艺术上的全部权力,但实际情况中受到各种制约往往并不能实现。在目前电台还没有实现制播分离的情况下,导演通常由领导选定,领导通常关心的是这部剧能否获奖,能否带来广告效益,因此,领导是制作资金的控制者。幸好在艺术创作上导演仍然占据着主动,尤其在选材及具体的创作中,有时还表现在演员的选择上。
说起世界上第一个导演,就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19世纪德国的梅宁根公爵。在最初的戏剧演出中,表演一般比较做作,当然做作也是相对今日而言。因为当时的表演大体是唱诗,有点类似今天的基督教堂里的唱诗班。所以演员的作用相对非常大。梅宁根公爵自幼深受艺术熏陶,他非常讨厌当时的表演形式,主张有一个人来控制整个演出。因此他创建了一个剧院,自己担任艺术指导,对剧本进行全面解释和形象构思,并且挑选助手付诸舞台。这样演出的整体风格不再是演员个人的即兴发挥,而是得到了统一的控制,从而显得和谐。由此,梅宁根公爵被公认为戏剧导演的鼻祖。从这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艺术创作的绝对领导地位。
对于导演在广播剧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人有以下观点:我觉得一个导演首先应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到底什么是导演?导演要会讲故事,讲得生动讲得新奇,至于用什么表现手法,怎么样调动演员的声音潜质,怎么样把握人物的声音性格化,都是导演基本功的问题,然后就是运用得当,但主要是讲故事;另外这里还有节奏感。一个广播剧导演最重要的本能之一是把握节奏感。比如一部广播剧,有5个人物,一位老人、两个儿子、两个外人。我们设定一个规定情景:两个外人到他家来催帐,五个人在一起对戏怎么办?怎么控制节奏?老人病了,外边人催帐催的急,大儿子有钱不想出,小儿子没钱,想卖房子抵债,那么这样的规定情景就会出现不同的戏剧节奏。老人咳嗽不停,大儿子慢条斯理,外面的人寸寸紧逼,小儿子急的团团转,这就是节奏。广播剧的导演就是一个节奏的把握者,他要做的事情和剧场管理是相似的,对白、音乐、效果、速度、空间都差不多,很相似,也有各色人等。导演要善于协调各种人物关系。在广播剧中,导演既是一个协调者,也可以被表述为剧本的解释者,故事的讲述者。编剧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只是用笔来讲,而导演用声音形象来讲述。广播剧是通过声音讲故事,演员在话筒前讲故事,演员的讲述在导演的控制下,有时也表现为演员是导演的一个棋子或一个道具。
我个人以为蔡淑文导演,走的就是体验派戏剧的路子,这个路子很有点斯氏风格。比如蔡导执导的《深山信使》,本剧获得第11届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优秀剧目奖,该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为人物原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在剧本创作、演员选择、音乐创作、音响效果上都投入最强的力量,确保本剧以最高品质献给听众、征服国际评委。广播剧《深山信使》取材于王顺友的真实故事,通过展现以王顺友为原型的主人公罗友文在邮路上的遭遇,以路遇大雨跳入河中捞落水邮件、惊马踢伤主人公等内容构成主要情节,借助主人公与妻子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式的对话,把王顺友平凡中不平凡的故事呈献给听众。
剧中的扮演者吕中和韩童生的表演应该是相当出色的,本剧的特点如果用“源于生活”这四个字来定位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了,从演员的表演风格,到音乐音响的烘托,都比较生活化,看不出导演的痕迹。但是作为演出就不能只沉浸在演员创造的快乐之中,广播剧永远比不上电影和电视的表现手段。广播剧似乎应该更加着力演员声音和音乐的夸张,我不赞成广播剧看不到一点导演的影子。广播剧的单一表现手段的窄小型需要用夸张的一切手段来弥补。
我认为表现是导演的工作!导演就是把自己和编剧的审美、情感、人生体悟融入戏剧外部表现手段之中,充分利用音乐音效、台词节奏、性格塑造来展现故事本身更容易被听众接受。节奏不是靠演员在话筒前随意挥洒,演员的每一个声音动作都要有合适的理由和深意在内,而这些需要导演来把握和解释。导演要引导演员和听众抵达故事本质。话筒前的每一秒的停顿都是对听众的听觉神经的考验,剧中的每一句抑扬顿挫的台词都是导演的表达意图所在,是导演的设计所在!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