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广播精英,共谱华章——2012中国广播剧贵州年会侧记
中广网 2013-01-07
    

  

宁波镇海台 李静

  年年花相似,岁岁有不同。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广播剧如何求新图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升级转型和华丽转身,获得可持续发展?带着这样的命题,9月21日至26日,来自全国60多家广播电台的代表参加了2012中国广播剧贵州年会。

  何善昭常务副会长的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广播剧的发展脉络,探讨广播剧的改革状况和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满怀期待地展望广播剧的未来。令人振奋的颁奖仪式重新回放了令人难忘的瞬间,褒奖了过去一年推动广播剧进程的风云人物和媒体翘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的广播剧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涌现了哪些可圈可点的创新举措?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政策有何新动向?新技术背景下,中国的广播剧又将走向何方?年会的重头戏——广播剧发展研讨,回答了上述问题。这是一场广播剧的盛宴与庆典,是一次广播人的思想碰撞。来自全国各大广播机构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围绕广播剧的创新和发展进行思想交融,切磋业务,交流经验,畅谈感想,带来了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共商广播剧发展大计。业界同仁的严谨和认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敬业精神更让笔者大为感动。

  这次年会最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新面孔。其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经济频率冯亮的上台发言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她在《移动互联时代,微型广播剧的制作与传播》的发言中表述的理念更让人耳目一新:“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微型广播剧借助于移动网络平台而开始走红。与传统广播剧相比,微型广播剧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还是制作群体都有很大的不同。广播剧能否被新一代移动互联受众所接受,并在新的商业机遇中分得一杯羹,是广大广播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也许她的发言还有许多可商榷之处,而且初次在年会上发言的些许紧张也多少影响了她的表达。但我相信,由于这次经历,像她一样的广播剧后来人,必然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历练。而因为有了他们,也让广播剧的未来充满希望。

  清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赵翼有七绝一首:“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争日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广播剧即或站在了时代潮头,预见了发展趋势――“预支五百年新意”,但形势飞速变化,转瞬之间,“到了千年又觉陈”。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形态的日益丰富和数量的急剧增长,创新成为主导传媒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广播剧只有不眷恋于往日的成就,孜孜不倦地日益开拓进取,才能在创新之路上有所斩获;只有时时鼓起创新的风帆,力争永远站在时代潮头,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中国的广播剧人一直在为强大而努力着。

  将2012中国广播剧贵州年会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的是传统保留节目——广播人大联欢。与会代表们使出浑身解数,施展才艺,或唱或颂或咏,好戏连台。联欢活动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那天恰逢甘肃台的会议代表李红的生日,年会主办方贵州台的会务人员特别订了一个蛋糕以示庆贺,愉快的联欢与生日的热闹相映成趣。

  延续往年的惯例,年会主办单位安排了采风活动。

  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历史文化悠远厚重,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红色遗址闻名遐迩......伴着若有若无的雨丝,采风队伍从贵阳出发,途经凯里、雷山,车行四小时左右,抵达西江,游览了有千户苗寨之称的“西江苗寨”。

  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西江苗寨的房屋均是杉木结构,依山傍水,次第升高相连。与会代表们在山地苗寨中漫步,寻访吊脚楼中的苗家,感受男耕女织的淳朴生活;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上观景台俯瞰整个西江领略苗寨千户之含义,充分享受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那份惬意。

  为西江苗寨的小学送广播剧到校园活动把年会的西江采风推向高潮。几十家电台的广播剧人排着长队为孩子们送上本台精心制作的近百集广播剧光盘,校长忙得应接不暇。身穿红色校服的孩子们列队站在操场上,睁着乌溜溜的小眼睛好奇地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电台的叔叔阿姨们排队的身影非常兴奋。《我们和你在一起,广播剧人好戏送校园》的大红横幅下,欢声笑语响彻苗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采风的第二站是著名的红色故里遵义市。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80号的遵义会议旧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代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温习了这段熟悉的党史,再次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娄山关,是代表们采风的第三站。

  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莫友芝在《亭遗诗》中写道: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

  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而进行的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以及遵义会议后红军再次进行的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激战,两次战役均取得伟大胜利,红军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历史。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已故毛泽东主席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主办单位精心安排的采风内容,使与会代表对贵州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感受。“山水秀美的贵州,发展速度让人惊叹!”,“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遵义的发展前景将更令人期待!”,“贵阳比想象中的要漂亮,而且发展中的贵阳十分注重环保。”参加年会的代表们如是说。明代宰相刘伯温有诗云: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虽然,五百年后贵州的发展现状与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距离,但是,我们已经欣喜地感觉到追赶跨越的脚步,高速公路两旁屡屡映入眼帘的标语广告“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就是今日贵州精神的缩影。可以说,2012中国广播剧贵州年会的举办,即是贵州与全国各地媒体互动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也是“借船出海”宣传贵州的好形式。同时也为广播剧人交流合作、建立感情、加深友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守望,深情地守望,年复一年,送走多少星光;守望,深情地守望,不为寻找昨天的辉煌,只为这声音的世界有我太多的梦想......

  每个人都会在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自己的墨迹,广播人已经共同书写了60年的历史,我们期待着共同续写未来的60年。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