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 高 坦
我代表第十一届广播剧专家评析评委会对本届参评的7部儿童剧和11部超长剧进行点评。
整体看本届参评的儿童剧和近几年的相比,略显遗憾,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都没有超越前几年达到的水平。从近处说,上届的参评数量是12部,出现了宁波台的《和你一起走》、无锡台的《青春狙击》、广东南方生活广播的《丁香结》等好作品,从远处看,前几届出现过深圳宝安台的《小米》、潍坊台的《超级辩手》等高水平、而且是原创的精品儿童剧作。
当然,今年的儿童剧也有值得欣慰之处,就是题材涉及面较大,没有出现整体制作水平太差的作品,所以评委一致同意:7部儿童剧3部进入一等行列,其余4部全部进入二等行列。
本届仅有的7部儿童剧虽然选择的都是和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题材,但角度各有不同,既有反映贫困家庭孩子成长过程的《今天就长大》(广东南方生活台制作)、也有地震灾区儿童题材的《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漳州台制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荞麦花开了》(甘肃台制作)、关注单亲家庭心理教育和网络教育题材的《挂在网上的爱》(吉林市台制作)、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题材的《孔子与项橐》(陕西台制作)、以及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外国孩子参与慈善事业题材的《小慈善家尼克》(福建龙海台、漳浦台联合制作)、体现东西方文化教育理念融合的儿童情景广播剧《中国兔子德国草》(张家港台制作)。
从题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这些制作台都有较强烈的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和敏感度,涉及到的贫困家庭儿童成长教育、单亲家庭儿童成长教育、灾区儿童心理干预成长教育、网恋儿童心理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等问题,都是社会急需解决和正在逐渐解决的突出问题。
下面我重点介绍三部获金奖的儿童剧。
一、广东南方生活广播制作的《今天就长大》。该剧根据常新港的短篇小说《长夜难眠》改编,但改动很大,再创作的成份较多。剧情是这样的,14岁的中学初三学生小树是校乐队的主唱和吉它手,父母都属于低收入人群,妈妈为了节省儿子的时间,让他能多睡一会觉,多做几道题,每天骑车带他上学。一天出了车祸,妈妈本能地保护儿子,自己却跌倒,右脚粉碎性骨折。为了让中考成绩差三分的小树能进重点高中,平时省吃俭用的父母毅然借债三万让孩子上学,为了挣钱还债父亲加班加点开起了出租。尽管如此,和同学相比越来越悬殊的经济条件总让小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父母屡有怨言。不久,父亲在开车时被歹徒袭击,苏醒过来只会说一句话:“我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问题、矛盾、思想差异都出现了,怎样转变小树的思想,使之尽快成熟成长起来,剧作者必须要在剧情发展中有几个非常扎实可信,足以教育小树,进而打动听众的情节,我们欣喜地看到,剧本做到了,而且水到渠成,自然流畅。通过小树去买吉它,听琴行老板讲述自己父子两代的故事;警察回忆小树爸爸被歹徒袭击时的情景;还有大雨天一瘸一拐的母亲在校门口等着接儿子的情节;小树骑车带妈妈回家时的母子对话等情节的铺排设置,生动感人,令人信服地逐步解决了小树思想转变的问题。
在制作上,该剧很好地发挥了歌曲和音乐的作用,多段时代歌曲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原创的主题歌《今天就长大》很好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而且打动人心,感人肺腑。为此我们选择了这个戏的片段在年会的大联欢中展演。
另一个获金奖的儿童剧是陕西台制作的《孔子与项橐》。这个戏是根据《三字经》中记载的孔子拜七岁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改编的,剧情非常简单,但能启迪心智,非常符合儿童特点。该剧通过民间传说以及史料的挖掘,生动再现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好学、谦虚,能者为师的风范和七岁小儿项橐的机智与聪慧,旨在引导孩子们像孔子那样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象项橐那样在自然中成长。这个戏仅仅16分37秒,是一个短剧的篇幅,制作一丝不苟,特别是孩子的演播非常精彩,被专家们一致看好,认为是一部深入浅出、古为今用、典型的儿童广播剧,很好听,有意义,值得鼓励,建议搞成系列剧推广。
从传统经典中开掘对孩子们有益的作品,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里边的题材浩如烟海,这次陕西台的儿童剧获得成功,确实使评委赏心悦耳,为之一震。
最后再谈谈获金奖的《中国兔子德国草》,该剧根据周锐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也是一部改编比较成功的儿童剧作品。该剧涉及到的一个比较新鲜的题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个世纪话题,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在外国长大,文化的差异让这种融合既充满趣味又发人深省。
儿童情景广播剧《中国兔子德国草》选取了中国儿童爱尔安在德国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一些片段,展现他在德国接受教育的真实状态。它以爱尔安及其德国同学为视角,以学校和家庭生活片段为场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动情境,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中德两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在双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爱尔安既有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也有德国人的自主和独立。一幅幅有趣的儿童生活画面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是一部很有意思、很新鲜,同时又很有意义的儿童广播剧。
这部广播剧儿童角色全部由儿童演员出演是本剧的一大特色。天生的儿童音色和无装饰的儿童本色演播,给人以天然无雕饰的真切感。
再说说今年儿童剧的遗憾不足之处。
一是制作数量下滑、质量严格讲也没有超越前几年的最高水平。有的改编作品略显生涩。
二是原创的作品不如改编的数量多,和连续剧、单本剧相比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儿童作品创作较难,我们的编剧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观察研究不够。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儿童剧创作者要多做功课,要潜心体验生活。我们的《超级辩手》的编剧饶津发,《小米》的编剧牛金瓶,《今天就长大》和《中国兔子德国草》的编剧吕卉,都是先从自家孩子身上体验生活,长期关注研究,所以才写出了孩子们喜欢的好作品。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大家比较重视题材厚重的主旋律作品,认为它们获奖的机率更高,所以不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儿童题材这样比较费气力的作品上,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宜提倡。大家都知道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很多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都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广播剧更不能把小听众推开,这样是自断其路,我呼吁大家要为孩子们多写戏,谢谢大家。
下面再来谈谈超长剧。
超长剧,我姑且把它归类为市场剧。因为超长剧是研究会为扶植走市场的广播系列剧、栏目剧等特设的一个奖项,只有专家奖才有。几年的评奖看下来,超长剧发展势头很好。从制作台的寥寥无几到日益增多,质量由大多数的简单粗糙到今天的不乏精品力作,质量整体上升,成绩显著,令人惊喜。
一、从数量的日益增多看市场剧的发展势头
本届参评超长剧虽只有11部,但总量相当可观,共计741集。仅四会台的《柑玉满堂一家亲》就343集,北京台的《史上第一混乱》208集,25集以上的还有四部。而且今年的11部戏全都是以前未参评过的新系列、新作品,像《刑警803》、《阿亮的烦恼生活》、《佛山一家人》、《的哥哈喜喜》、《发发士多》等这样的老名牌系列,虽不再参加评奖,但还在不断更新内容,常态播出。这批走市场的广播剧不被评奖左右,不受任何干扰,反倒更加自由自在地繁荣发展。如果说广播剧是一棵近百年的老树,市场剧则是一株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的新枝干,由于它的存在,使广播剧之树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二、从类型的多样化看市场剧的广阔天地
这11部超长剧在故事性、悬疑性、贴近性、新闻性、时效性、参与性等市场剧的几个要素方面都有较好体现。整体看,本届参评的11部戏共分四大类型。
一是传统型长篇连续剧。
有上海台制作的历史名人剧《弘一法师》、镇海台制作的历史战争剧《镇海雄关》、新疆台、乌鲁木齐台制作的反映历史上民族团结,共同保卫国家领土,开发边疆题材的《察哈尔——博尔塔拉河永远的记忆》、新疆台制作的反映兵团生活的《风起白杨林》。
第二个类型是小说改编剧,简称小说剧。
有上海台根据新生代悬疑作家周浩辉作品制作的《雅库玛的诅咒》、有北京台制作的改编自风靡互联网的同名穿越小说的《史上第一混乱》,有聊城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实题材的《正道》。
第三个类型是紧扣现实生活的栏目剧和情景剧。
像浙江台交通之声制作的反映当代都市青年人生活的情景剧《诱惑之城》、广东四会台制作的体现社区百姓生活的情景剧《柑玉满堂一家亲》、宁波台制作的公安侦破题材的系列剧《刑警出击》。
还有第四类是外国题材的改编剧,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制作的根据英国作家麦克唐纳同名小说改编的歌颂人类真善美的《北风的背后》。
三、从质量的日益提升看市场剧的无穷后劲
本届参评的超长剧获金奖的《弘一法师》、《镇海雄关》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制作,这也是今年超长剧的突出亮点。《弘一法师》充分运用广播剧时空自由的表现方法,上天入地,纵横驰程。病中弘一法师神会鲁迅、黄炎培、柳亚子,印光大师以及临终时的自我对话,如神来之笔,不仅拓展了艺术感染力,还提升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该剧的编剧黄溪和主演宋怀强因此获本届评析最佳编剧和最佳男演员奖,音乐殷洪,制作张治,也因在该剧和另一部获奖剧《星星点灯》中的出色表现,获最佳音乐和最佳制作奖,导演雷国芬因为去年刚刚获得最佳导演奖,这次暂不评。可以说《弘一法师》是一部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地地道道的精品力作,在年会大联欢上我们也选了一个片段现场演绎,请大家分享。
另一部获金奖的14集的原创作品《镇海雄关》是一部反映中法镇海保卫战的历史宏篇巨制。编剧饶津发是首届广播剧编剧成就奖获得者。在这部戏的创作中,饶津发深入体验生活,查阅无数资料,几易其稿、增删数次,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其剧本的完整、故事的精彩、人物的生动、演播的出色、制作的精良,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该剧编剧饶津发,音响邢建华因此再度获得最佳编剧和最佳音响奖。导演胡培奋也因以前获过此奖项,这次暂不评。她的炉火纯青的导演手法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
还有获特别奖的《察哈尔——博尔塔拉河永远的记忆》也是大气磅博,录制和剧本都是大片风范。
几部小说改编剧也都在选材,改编上有可圈可点之处,时间关系就不一一细说了。
四、从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市场剧的生存优势
本届参评超长剧有一个好现象,在参评表上有几部戏都提供了市场运作的有效数字,例如北京台的《史上第一混乱》在该剧播出的七个月中,收听率比去年同期同一时段的广播剧增长了62.67%,市场份额达到了32.20%,成绩骄人。浙江台交通之声制作的26集《诱惑之城》,推广,营销方面成绩突出。不仅选材是中青年听众感兴趣的内容,而且首次使用纯微博方式推广宣传,收到了未播先热的预定目标。仅该剧的官方微博就吸引7万多网友长期关注。再加上主创人员的各自微博关注者,网友已经突破10万。在营销方面,该剧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制作前与制作中和特约播出的广告主保持密切联系,目前已和两家企业以贴片广告方式签订了特约播出合同,每家合同金额都不低于15万。
还要提一部方言剧——四会台粤语演播的《柑玉满堂一家亲》。这是一部贴近百姓生活的栏目剧,一共做了343集,本次参评只听了3集,虽然评委一句也听不懂,只能看剧本听音响,但也能感受到它的效果不俗。这个品牌剧在当地2005年2月开播,每周一期,在周六上午黄金时间首播,至今还在常态播出。该栏目剧编、导、演全部由四会台人员完成,演的全是当地某住宅小区发生的故事,收听率很高。四会台还把该栏目剧推出户外,改编成舞台小品剧,由原班人马演播,受到热烈欢迎。有效的推广了广播剧。这次他们参评的是三个故事,《我爸是李刚》、《灾难无情人有情》和《地沟油》,从题目就可以感觉受到生活的贴近性。我觉得作为走市场的超长剧有几个必须具备的要点,那就是故事性、悬疑性、实效性、贴近性,参与性,可听性,具备的越多越好,但至少一至两个,否则将难以成功。四会台的栏目剧客观上不可能具备很多,但贴近性,新闻时效性是他的最大亮点,所以也是成功的。
五、从本土特色与自力打造看市场剧的制胜法宝
及时反映当地生活,以本地题材为故事内容,这是超长剧牢牢吸引当地听众的制胜法宝,只有紧紧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反映当地层出不穷的百姓故事,才能长期地占有当地市场,像前几届参评的《佛山一家人》《的哥哈喜喜》《发发事多》《阿亮的烦恼生活》等等都是成功的先例。本届参评的四会台的《柑玉满堂一家亲》、浙江台的《诱惑之城》也是这方面的成功例证。如果说本土特色是超长剧的有力武器,那么自力打造就是超长剧能够常态播出的有力保障。其关键就是自力打造降低了成本。本次参评的宁波台的《刑警出击》、四会台的《柑玉满堂一家亲》、浙江台的《诱惑之城》、聊城台的《正道》、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北风的背后》,编导演全部由本台、本院人员担任。宁波台的《刑警出击》是宁波电台著名的品牌节目《如意鸟》的主打栏目《剧说人间》倾力推出的原创编剧、原创演播、原创制作的三原创剧目。聊城台为了搞好《正道》的创作,总台专门成立了以台长为组长,电台、电视台50多位主持人共同参与的创作团队。打破原来线性的节目生产方式,变成剧本改编、录制、编辑同步进行,流水线生产。大大降低了节目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48集的《正道》从剧本改编到完成全部编辑任务用时80天。这批自力打造的剧目,既降低了成本,又锻炼了队伍,而且加快了制作速度。
从目前情况看,经过锻炼,我们广播剧人自力打造能力不断加强,比初期有很大提高。这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也是广播剧市场化运营的给力手段。
下面说说超长剧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小说剧(暂定名)处理上不能简单化。
例如:《正道》这个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主要是写当代官场故事。但原作客观上大肆宣扬了为官之道。本意要讲的是“正道”,而作品中灌输给听众的却是为官的攻略。这类作品首先在选材上要慎重考虑。
专家们认为:作为小说剧的改编,处理上要有主见、有选择、不能偷懒、不能太简单化。不要把小说剧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原文,分角色加解说一念,简单加些音响点缀就是剧,要理解成为既具有长篇小说特色,又有广播剧结构的作品。小说剧不要太简单化,又不能太复杂,因为存在简约制作降低成本的问题,如何掌握这个度,对编辑和导演的水平是个考验。正如天津台小说剧导演刘沙说得那样:“如何将两种广播体裁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应该怎么做得最好,这些都是新课题。”
广播剧家族中的小说剧,是广播剧在走市场化道路上的一种积极的很见成效的探索。在探索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不足,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并不难改变的。
二、值得探讨的穿越剧。
本届参评的超长剧,出现了现实较流行的穿越剧。广播穿越剧的出现值得探讨,这种新形式是否适合广播剧我们还要通过实践检验。穿越剧往往是和搞笑紧密相连的,搞笑很受欢迎,但恶搞就不宜提倡。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受人景仰的古代先贤、义士。有的穿越剧把荆柯演成一个猥琐的小人物,四肢发达、智力欠缺,“穿着跟土鳖似的——”。荆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位为完成义举不畏生死的壮士,随意恶搞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我们的广播剧要有时代特色,要符合大众意识,但还要强调核心价值观。广电总局和中宣部的文件精神很明确,伟大的政治事件不能搞成娱乐化,对于历史经典名著也不宜胡编恶搞。这个问题是我们广播剧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受众负责,特别要对那些没有鉴别能力的孩子们负责。这个问题涉及广播剧的健康发展和新形态的探索。当然,提这个问题还是旨在鼓励发展,鼓励创新,鼓励探索,不是想把谁一砖拍死。
最近北京文学艺术界召开会议,讨论当前文艺创作出现的问题,其中谈到文艺创作的症结所在:“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十大恶俗现象,它们分别是: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正是这十大恶俗现象,阻碍着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我们广播剧在创作上应该说一贯是比较严肃的,但市场剧势必要受到社会思潮的极大影响,所以提醒大家要引起注意,防患于未然。
三、广播剧要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
有专家认为:有些网络用语作为文字出现还可以看懂,比如“激动”,非要写成母鸡的鸡,冷冻的冻,悲剧一定要写作水杯的杯,餐具的具,要知道广播剧是靠声音艺术来传达的,你在文字上可以打引号,在网络上可以流行,但是在广播剧里,就听不出来你要表达的意思。作为声音艺术,将网络语言直接用在作品里的方法有待考量。
四、市场剧切忌选材太偏、剧情拖拉不吸引人。
本届参评超长剧有的选材太偏,可能是自己偏爱,没有考虑听众的喜好和欣赏习惯,评委们提醒注意。有的作品手法老套、剧情拖拉、节奏缓慢。故事无新意,难以吸引人。这样的超长剧做得越多损失越大。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