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南沙港区。龙建平摄
据人民日报报道,仲春时节,站在车水马龙的虎门大桥上,放眼古老的珠江口,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远洋巨轮,繁忙地泊进驶出;原生态的南沙,一座座飘舞彩旗的现代建筑,童话般崛起矗立。
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两年来,南沙全力实施国家战略,高水平谋划未来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并在制度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引领和有力的支撑。
形成239项改革创新成果
“以前通关要4小时,如今缩至1个钟!”说的是4月1日,停靠在南沙港的“歌诗达·维多利亚”邮轮,迎来了全省口岸首次国际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原本要接受海事、边检、海关、检验检疫4次不同的检查,现在只需一次集中检查,大大减少了检查时间。今年1月23日重启南沙——越南航线的“歌诗达·维多利亚”邮轮,船长253米,船宽32米,吃水8米,总吨位8.6万吨,拥有船员700余人,搭载乘客2000余名,高峰时多达3000余人,对通关效率的要求和期盼可想而知。
“这自然得益于制度创新。挂牌两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最令人欣慰、引人自豪的,还是累计形成了239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有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74项在全市复制推广。南沙在全面总结评估改革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开展改革创新经验的系统集成,在行政审批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领贸易规则促进航运金融和新业态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对接平台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的集成创新亮点。”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自贸办主任潘玉璋告诉记者,“‘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还入选了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呢。”广受好评的还有“企业帮办无偿服务模式”。为了加快“一口受理”窗口审批,南沙组建了全省首支高效专业的企业帮办团队,通过专业指导服务,办理注册登记的退件率大幅度降低,仅为5%,窗口成功受理率提高了375%。
据介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两年来,南沙全力实施国家战略,高水平谋划未来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等领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并在制度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引领和有力的支撑。
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
2016年8月,广州市委第十届九次全会又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2017年1月18日,广州市政府与美国《财富》杂志在瑞士达沃斯共同宣布,将于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联合举办2017《财富》全球论坛。
使命重大,责任光荣。两年来,南沙自贸区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国际航运枢纽主要承载区。2016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62万TEU,同比增长8.1%,助力广州港吞吐量居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七位;沙仔岛汽车码头吞吐量55万台,同比增长12.2%,成为国内第三的汽车专业码头。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龙穴岛方面:南沙港1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已投产,年吞吐能力达1600万TEU;与佛山、中山合作的南沙港四期码头年内开工,建成后将新增500万TEU吞吐能力;国际通用码头、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宝钢专用码头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在建的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将主航道由238米拓宽到385米,可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双向对开;年吞吐量71万人次的国际邮轮综合体已动工;已形成180万整车吞吐能力的汽车出海大通道。
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已开通156条航线,包括74条国际班轮航线、28条内贸航线和54条“穿梭巴士”支线。在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建成28个无水港。与38个国际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外贸新业态迅速形成。全年平行整车进口8559辆,同比增长3.9倍。首创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新模式,试点企业20家,2016年出口额达83亿美元。开通越南、中国香港、日本三条邮轮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32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建立跨境电商“南沙模式”,跨境电商备案企业1071家,网购保税进口业务(B2B2C进口)快速增长,2016年完成进口额36.9亿元,同比增长2.7倍,占全市九成以上。
航运产业平台建设成效显现。全球排名前21的班轮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并开展业务;建立了航运指数、船舶交易、航运结算三个平台,发布的“珠江航运指数”成为检测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之一。融资租赁企业落户264家,注册资金总额约789亿元,业务规模超千亿元。
国际贸易方兴未艾。保税物流——2016年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816亿美元,南沙港“穿梭巴士”完成120万标箱的中转量;出口集拼——2016年经南沙港出口的市场采购商品出口货值161.7亿美元,覆盖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创新型金融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快速集聚,金融(类金融)企业从挂牌前不足100家增加到1563家,全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首家保险系金控资产管理公司、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等在南沙落户,广东粤电集团和复星投资分别在南沙设立全省首家自保保险公司和首家健康保险公司。
“一带一路”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强化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深化与汉堡、不来梅等欧洲港口城市枢纽型合作关系,与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韩国仁川港湾公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迪拜机场自贸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关通检互认,建设“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栽好梧桐树,喜迎凤凰来。
近日,南沙与37家政府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162亿元人民币。
4月15日开幕的第121届广交会亦显示,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家企业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364家、展位616个;今年前两个月,广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36.7亿元,增长38.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202.8亿元,增长37.1%;对非洲进出口160.1亿元,增长34.5%;对印度进出口61.6亿元,增长61.4%;截至去年底,广州企业累计向全球80个国家(地区)投资设立了1208家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71.7亿美元,在能源资源开发、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走出去”企业。
广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可谓当仁不让。
与此同时,被称为“珠三角版雄安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终于大踏步从设想走向实践。而南沙位居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整合的最佳区位,海上丝路西联欧非、南联南亚东南亚、东联亚太的核心位置,打造广州“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南沙有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