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国企做大做强,改革是应有之义。其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广州国企改革一直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作为广州市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基金”)是最早介入国企混改的企业之一,深度参与了广州建筑集团、广州纺织集团、广汽集团等市属国企的混改进程。至2016年底,广州基金总签约基金规模超过1700亿元。
“‘2.0模式’具有四大关键要素:基金进入、并购做强、资本运作、员工激励。”广州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模式已经在多家广州市属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开花结果,如今,广州基金有望“走出去”,在更多央企和本外地国企身上嫁接其改革经验和模式。
“走出去”才能做强做大
今年3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浦发银行、广州基金共同成立了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总规模1500亿元。该基金计划通过股权投资、财务性投资等方式,参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改制上市等项目,支持央企发展,为国企混改输血和储备资源。
除了备受瞩目的国新央企基金,广州基金还推动了多支异地城市发展基金。目前,规模为200亿元的东莞城市发展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呼(呼和浩特)穗城市发展基金,均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9月,主要投向东莞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东莞城市发展基金,完成了社会资本及托管银行的招标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募集资金50亿元,用于投资东莞市水务项目。呼穗城市发展基金已募集到资金35亿元,并通过股权 债权的方式成功投向呼市如意开发区总部建设。此外,广州基金还在与云南、宁夏等地洽谈推进国企混改的整体合作事宜。
而近期备受关注的拟要约收购爱建集团30%股权一事,则是广州基金在试水跨地区国企改革、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方面的最新举措。
在近期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广州排名第37位,首度进入“国际性新兴金融中心”行列。致力于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广州,对与上海这样的金融发达地区加强合作有着天然冲动。
以“混改”助力广州国企升级
据巨灵数据今年初的统计,共有近20个省市出台地方混改指导文件,其中广东、上海、山东、北京已进行混改的上市公司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13%、11%、7%、6%。在广东省会广州,更有近七成市属国企已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在此基础上,广州国企的“二次混改”进一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成立于2013年的广州基金,是最早介入国企混改的企业之一,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带动社会投资、强化区域金融中心地位而成立的产业投融资平台。四年来,广州基金发展迅猛,是国内首家获得外部AAA评级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广东省首例获得标普、惠誉最高公开评级的资产管理类公司。
2016年,广州基金与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地铁、广州万宝集团、广州纺织集团等4家国企在1月签署国企混改基金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独特的“国企混改2.0”模式。同年10月,广州基金又通过旗下公司出资60亿元参与广汽集团的定向增发,定增完成后有望成为广汽集团第二大股东。
此外,作为“二次混改”的市属国企试点之一,广州浪奇联合广州基金,成立了浪奇专属的资本运作平台——广州汇垠浪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发起设立首期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日化及大消费产业并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