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说”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东莞11月2日消息(记者张胜强 通讯员松融媒)“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11月2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说”活动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张伯礼、李德仁、徐建国等抗疫院士专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大中小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作为东道主,中共东莞市委副书记白涛在致辞中表示,东莞对包括各位院士、专家在内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表示感恩与敬仰,希望东莞师生能以抗疫院士们为榜样,为将来奉献国家和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李德仁院士作主题分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当我们关在家里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 在主题分享环节,作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专家,81岁高龄的李德仁院士开讲“空间信息技术用于疫情管理”,从遥感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出发,分享空间信息技术在疫情期间的应用。

  访谈时,他向师生再次普及对我国复工复产情况作出卓越贡献的夜光遥感技术,同时也详细解答了“东莞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特点”等问题,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刻苦钻研,在东莞市的智慧化过程当中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年轻的孩子们向很多人学习:向解放军学习,向科学家学习,向医生学习,向平凡工作的无名英雄学习……” 李德仁院士表示,科学家也要向医生学习,也要向普通的、平凡的劳动者学习,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徐建国院士作主题分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而医学微生物学家徐建国院士则是分享了微生物方面的知识,为在场师生们打开“微生物世界的大门”。徐建国院士从科学的角度,劝导师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戴口罩、不吃野生动物”。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徐建国院士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率领团队快速进行病原学鉴定,在病原体的检测过程当中彰显出中国速度。访谈会上,徐建国院士从社会的层面、个人的层面出发,与在座的所有人共同反思、探讨该如何更好地做到未雨绸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学生在现场认真做笔记。(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现今所有的高科技都强调要做到交叉融合继承,将这些本事融合在一起交叉继承,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国家的需要、国防的需要、大众百姓的需要,中国才能真正地走到世界的前列去。”

  李德仁院士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据点,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未来将会有更多高科技产业与技术诞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