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和工作部署会议在广州召开。《意见》有哪些政策亮点?下一步,相关部门如何将《意见》落到实处?当天,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晓军、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任庆华、广东证监局副局长曹子海。

 

  为复工复产达产提供适宜金融环境

  “《意见》送来了政策‘大礼包’,将惠及广东、香港、澳门和其他境外的企业、个人、银行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预计在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白鹤祥表示,《意见》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纾解实体经济困难、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其认为,《意见》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拓宽跨境融资渠道,畅通资金跨境流动,将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大湾区复工复产达产和“六保”工作提供适宜的金融环境。

  在何晓军看来,《意见》亮点纷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大力推进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拓宽粤港澳三地资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及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包括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这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

  记者还留意到,《意见》提出的创新措施中,涉及银行业、保险业的内容较多。对此,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任庆华表示,《意见》对于更好发挥银行业保险业作用主要有三方面政策突破,即行业开放力度更大、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产品更丰富、湾区民生服务更便利。“《意见》支持三地银行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将为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任庆华还以跨境购买理财产品为例,指出这将让湾区居民投资选择更多元化。

  在资本市场领域,《意见》提出了支持内地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扩大证券业开放、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多项举措。对此,广东证监局副局长曹子海认为:“随着相关政策逐步出台、落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中介作用等,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以区块链技术创新大湾区三种货币结算方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中央驻粤金融监管机构、省金融监管局将如何落实《意见》,进一步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与发展,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金融支撑呢?

  对此,何晓军表示,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金融平台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丝路保险公司、广州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其二,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机制优势,吸引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来粤聚集,不断提高广东金融改革开放水平。其三,是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深交所与港交所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深港通”中ETF指数基金、债券等投资品种范围,积极探索“理财通”试点,完善在大湾区内建设港澳保险服务中心方案,推动粤港澳三地车险“等效互认”。其四,是发展金融科技,支持深圳创建数字货币应用示范区,创新数字货币运用场景和电子钱包等支付技术,探索用区块链技术创新大湾区三种货币的新型结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见》明确的五方面26条具体措施中,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负责牵头落实的措施占60%以上。白鹤祥表示,该行将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合作、创新,加快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白鹤祥举例,对于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本外币合一的账户,该行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下,加快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跨境理财通,其将争取国家同意后尽快实施。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该行将深入推进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创投基金的跨境资本流动,便利科技创新行业收入的跨境汇兑。

  “下一步,广东银保监局将主动作为,加强协作,实现《意见》中的相关政策早落地、早实效,以银行业保险业的改革开放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促进湾区经济协调发展,便利湾区居民美好生活。”任庆华表示。曹子海也表示,广东证监局将把《意见》的相关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更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紧密融合,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