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听何镜堂院士介绍广州首座跨江人行桥
央广网广州5月13日消息(记者张胜强 官文清 王倩)一座架起珠江南北两岸的人行桥,将结束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步行阻隔。 5月13日,广州市首座跨珠江人行桥面向全球征名。
即日起至5月28日,公众可通过官方平台“新花城”客户端等征集渠道提交,10个入围名称可获得五万元至五千元的奖励不等;征集阶段结束后,将进入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等环节,最后经报批后公布结果。
据了解,人行桥跨度为198米,全长488米,宽度为15米,于今年2月8日正式合龙,预计将于6月30日前竣工开通。
人行桥与广州塔相映成辉。(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技术之桥——创多项世界之最
“广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介绍,珠江人行桥位于广州塔西侧,延伸的路径将串联沿线重要景点、设施。
“人行桥的造型融入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元素,它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概念”,何镜堂院士表示,人形桥的平面提取了粤曲水袖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了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以此来共同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花城的新花桥。”
人行桥设计概念。(央广网发 设计团队供图)
人行桥主创设计师丘建发表示,“从外观上看,桥上除了拉索,主要线条几乎没有直线,这在特大桥梁中非常罕见。”
此外,人行桥另一大创新亮点就是建成了一座信息化的智慧之桥。
“它是广州首个以智慧桥梁理念设计的人行桥。”据丘建发介绍,桥上的视像识别系统,能够识别人流量与行为,在出现拥挤等危险情况时可以及时预警管控。
人行桥目前已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为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人行桥的建设还突破了不少施工难点。“由于桥梁拱肋约一万三千块构件形状尺寸均不相同,我们通过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和BIM技术,确保节段间的完美匹配。”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党委书记唐云表示,桥梁实现了毫米级工程质量管控,以达到质量和美观相统一。
在施工中,建设团队也以“四新”技术攻克了各大难点。“我们采用抗压强度可达到150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江水对拱脚的侵蚀,这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运用。” 唐云说。
艺术之桥——添城市空间新活力
广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1951年修复开通海珠桥以来,珠江两岸架起了越来越多的跨江大桥,但在珠江上建设跨江人行桥,之前还未发生。近年来,许多市民游客建议,应当在城市新中轴线建设一座人行桥,以增添城市空间活力。
人行桥将成广州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这座桥的建设,是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建设活力湾区的有效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广州市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强说。
陈强表示,人行桥的设计、建设非常注重人性化,通过采用一系列新建造技术,为将来在桥上步行的市民带来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
何镜堂院士介绍,人行桥通过设置多条引桥,兼顾珠江两岸、海心沙等多向人流,东侧为主要的休闲观景区,西侧则作为快速通行区。“这里将延续广州城市客厅的空间活力,体现广州市民的生活品质,描绘新时代语境下的‘珠江上河图’。”
港澳学子与广州市民共同畅谈对于人行桥的看法与建议。(央广网记者 张胜强摄)
珠江沿岸作为广州举办重大市民活动的首选地,人行桥建成后既能承载传统节日庆典,如观看端午龙舟、春节桥上花市等,成为岭南文化新名片;也能开展城市灯光节、音乐节等创意集会,来展现广州现代城市魅力。
“这样一座桥背后代表的是工匠精神。”来自香港的暨南大学学子杨莹婷表示,很期待将来自己与大家一同在桥上跑步、骑自行车。
“希望这座桥能成为一个典范,为广州的形象加分,也展现出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文高度。” 杨莹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