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大湾区以优越的人才引进和宽松的人才培育政策,正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

  在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里,目前已集聚逾5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近400家。其中,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达到214家,自主培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

  即日起,央广网广东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记录海外留学人员在大湾区的创业故事,展现他们的“爱国情”与“创业梦”。

  第一期关注《留法博士袁军:打破生物医药“芯片”行业垄断》。


 

拍摄:官文清 文案:夏燕 制作:王倩

 

  央广网中山8月1日消息(记者 夏燕、官文清、王倩 实习生 刘锦蓉 钱泓羽)或许袁军也没想过,从法国留学归来6年后,自己会从杭州跨越1300多公里,来到广东中山创业;或许袁军也没料到,在大湾区创业三年后,公司能成长为国内细胞培养基领域不容小觑的力量,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细胞培养基,被誉为生物医药的“芯片”。在2018年袁军起初创业时,国内细胞培养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而这也是他们创业的“契机”。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Quality Cell’意为高质量的细胞,我们公司名字‘康晟 Quacell’就是这么来的。”作为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袁军表示,三年的发展始料未及,“但我们还是希望更快一点。”

 

  创业“铁三角”

  “创业对我确实有些挑战。”回忆起创业经历,袁军坦言,搭档潘洪辉给自己很大的信心。

  2013年,“80后”袁军和“70后”潘洪辉在杭州相遇,当时他们都任职于同一家医药企业。一个是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的微生物博士,一个是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生化博士,同为留学归国人员的两人,在工作交流中逐渐熟络起来。

  一次出差中,两人谈起了创业这个话题。当时国内的细胞培养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我国生物原材料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造成我国生物制药产品价格昂贵。

  袁军回忆,这激发了他们创业的动力,“高速上谈了两三个小时,我们就初步把创业的项目以及商业模式定了下来。”

  然而,作为科研类人才,袁军和潘洪辉对市场都不甚了解,创业“二人组”亟需第三人加入。后来,他们结识了当时已是某生物科技公司副总裁的吴帆,弥补了经营上的不足。自此,CEO潘洪辉、CTO袁军、COO吴帆的创业“铁三角”正式组成。

 

由CEO潘洪辉(中)、CTO袁军(左)、COO吴帆(右)组成的创业“铁三角”。(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18年,经过了一圈的选址考察,“铁三角”将康晟生物落在中山。

  在袁军看来,康晟生物立足华南,竞争对手和客户基本都集中在大湾区,而中山正是处于大湾区中心地带,“去哪儿都方便”。

  而令袁军最为心动的,还是中山的产业集群。康晟生物所在的火炬智慧健康小镇,是中山市首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国际化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和生物产业基地。

  “这里的创新性政策,可以支撑企业完成从孵化到成长的关键阶段。”袁军表示,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健康基地园区,不仅提供企业扩大所需的生产建设用地,还配套了大量人才公寓,“这对我们留住人才非常有帮助!”

 

  打破国外垄断

  筚路蓝缕,创业者都会关联的词,袁军也不例外。“一个人什么都要干,后勤也要干,运输也要干,生产也要干,销售也得干。”他回忆。

  为了节省经费,当时康晟购置了一辆几万块的二手车。如今,这辆名为“小白”的二手车,已经处于报废的边缘,但创始人们却不舍得扔。“这辆车承载了我们很多的过去,见证了我们很多重要的决定。”袁军说。

 

实验室里的袁军。(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不过,对于首席技术官袁军来说,最重的任务还是研发。

  “解决客户面临的痛点,是最具挑战的。”袁军告诉央广网记者,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两大痛点,一个是细胞培养基,另一个就是细胞株授权问题。

  与细胞培养基一样,细胞株技术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若要使用细胞株,需要为它的使用权付出高昂的费用。

  创业第一年,康晟生物只招了三个应届本科生,专业不对口,对生物制药较为陌生。“那个时候设备和人员都不是很匹配,细胞生长困难,技术人员需要培训,需要不断摸索优化细胞株的开发方法。”

  2019年,经过一年不断的摸索和试错,康晟生物终于研发出细胞株,成为国内第一家做细胞株独立授权的企业。

  也是在那一年,公司在业内崭露头角,挺过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当时,我们用两款原款培养基产品,打败了竞争对手的十几款产品。”

  有着十年的研发经验,袁军坦言,比起单纯做研发,创业要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研发的产品能不能推向市场?这是投资人经常会问我们的问题。”

  但如今,康晟生物已建立起完整的研发体系。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这个难题也迎刃而解。

  今年三月,康晟完成了A+轮融资。“我们正在建设二期项目,实现从DNA到IND申报的一条龙服务。”袁军说。

 

  一生的目标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高中老师一直念叨的话,在袁军心里扎了根。

  2002年,高考填志愿,他毫不犹豫地填了生物工程专业,从此与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向前深耕生物领域。

  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袁军自嘲自己是学术上的“流浪汉”。

 

留法期间的袁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时隔20多年,袁军的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进入生物医药行业。

  “现在生物制药行业的人才非常紧缺。”袁军感慨,尤其是在公派留学法国期间,让他深刻感受到,国内与国外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差距。作为一名党员,袁军认为,自己既然看到差距,就应该作表率,“我还是希望应用我的所学为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出一份力。”

  如今,成立三年的康晟生物,发展速度令人惊叹,2019年产值同比增长5倍,2020年产值同比增长3倍,预计2021年产值同比增长3倍。

  袁军坦言,目前公司发展最棘手的就是人才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每个实习生、应届生都配有小导师,可以获得工作上的一对一指导。”

  目前,康晟生物已在中山拥有10000平方米的培养基地和CDMO(医药行业内定制研发生产的简称)生产基地,接下来还将在苏州工业园开展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产能。

  现在的袁军,已经不再“流浪”,带着妻子女儿落户中山,向着理想前行。“我的理想,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推动、加速生物药的开发,做出帮助病人解决痛苦的良药。”

  这是20年来的初心,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