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首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圆桌峰会举办期间,数十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热议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建言献策。

  具备政策人才金融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认为,未来10年国内有望诞生10—15家创新龙头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新药品法和中国医药需求将促进原创新药优先到中国申请审评和上市,国产仿制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逐渐加快,中药资源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将促进中药发展取得突破。但同时,药品市场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
  去年,广东发布《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该产业在广东、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定位作出战略部署: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广州制定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看来,大湾区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很有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人才优势;三是金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还是要强化这些优势,才能最终打造成中国的医药科创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也认同此观点,“香港研发能力突出,很多尖端的研发技术等待成果转化;澳门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有比较强的生物科技转化能力、应用能力。三地加强合作,有利于推动高端要素集聚”。
  苏国辉对此次大会期间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抱以厚望。他认为,该联盟有利于推动建立开放团结的科研共同体,有望健全粤港澳生物医药健康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形成合力。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生态已形成。生物岛实验室主任、院士徐涛说,广州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好平台,这里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需要的各单元包括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可共同协力。
  他指出,大湾区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还需努力,“下一步,大湾区应考虑如何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团队,如何将大湾区定位为国际科创中心的国际化功能发挥出来”。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人才、资金、创新企业和机构,广州生物岛就集合不少该产业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刘昌孝建议,充分利用广州生物岛,将其打造成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硅谷”、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为此,“政府应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引导,园区对进驻企业也应进行严格挑选”。
  推动中医药发展
  国医大师周岱翰建议,大湾区应推动中医药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中作出更大贡献,比如业界加大对中医药经典名方的研发投入、提升中医科研实力以及人民对中医的认可程度。
  此外,他还建议医药龙头企业包括广药集团等,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投入。
  近年来,中医药正在加速出海,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海外市场对其有进一步认知。
  中国澳门地区经过多年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应用和积累,已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葡语系国家乃至欧盟国家的重要平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主任王一涛说,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中药品质创新研究基地,具备成为中医药走向葡语系国家乃至欧盟国家桥头堡的能力。
  他希望与广东企业有更多合作,共同构建产学协同创新的中药科技转化合作体,并成为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