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叙浩 通讯员/陈别)今年国庆,徒步爱好者在梅州大埔有了新的打卡线路。近日,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调查发掘进入收尾阶段,部分有情怀的游客选择在假期期间沿着这段线路,重温峥嵘岁月。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也是广东宝贵的红色遗产资源。长期以来,这段线路的地理走向未被真实还原。
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质局组织相关技术单位,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参与,通过深入的史料研究和实地寻访调查,首次还原了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特别是茶阳至伯公凹段的原始路线面貌。
交通线与古驿道空间重叠活化利用价值高
“传统的交通线调查多以问卷、访谈等方法为主,难以完全还原其线路走向。我们团队创新提出了‘将今论古方法论+二代三代地形图’的图证调查法。”陈洪仁介绍,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的传统方法论,是指通过当前的地质反推以往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点;项目组还结合绘制于上世纪50年代和上世纪80年代的二代、三代地形图,提取图中地形地貌、道路、桥亭津渡等信息,由此推演出上世纪30年代该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
比如,在还原护送周恩来进入苏区的接应路线中,团队就是结合三代地形图确定了交通船停靠的茶阳松香厂的位置,再根据距离、方位和地形地貌,确定武装班埋伏瞭望和接应等候的位置,最终精确了接应路线。
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团队最终确定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茶阳(水路)—沙岗头(山路)—多宝坑—铁坑—伯公凹”1条主线和7条支线。不仅如此,这次系统调查中还首次发现了大埔县青溪官路、羊子岗路等古驿道,总长约49公里,空间上与交通线部分重叠,活化利用价值高。
梅州大埔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通过对交通线周边古驿道、名胜古迹、特色农产品等全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将可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串联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路线
近年来,广东创造性地以线性空间为载体,通过南粤古驿道、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乃至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保护与发掘,串联了众多红色文化资源,更全面、深入的保护工作已提上日程。
“1942年1月,都斛镇东滘渔村码头,一批从香港撤离的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在此秘密上岸,并以此为中转站,向台山台城、开平三埠转移。‘胜利大营救为我国革命事业和文化发展保留了极其宝贵的‘星火’。”10月6日,在江门台山都斛镇原东滘小学旧址举行的纪念“胜利大营救”79周年主题活动现场,一段段历史故事扣人心弦。
都斛镇东滘渔村的东边正是浩瀚的南海,村子距离香港不足80海里,距离澳门仅48海里。79年前,村中的渔船码头,正是撤离的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安全登陆之地”,见证了“胜利大营救”中的惊心时刻。
自1942年1月开始,在香港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配合下,东江武工队员和交通员与在港文化界人士取得联系,开始分批转移。转移分为水、陆两条营救线路,此外还有一条海路,便是粤西海上交通线。据考证,当时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乘坐小艇,从香港、澳门一路辗转,最终在台山都斛登陆后,再乘船或通过陆路,一路向西到达桂林、重庆。
台山市博物馆馆长陈明信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安排工作人员走访知情人士,形成口述史资料。他还建议,将都斛镇的林基路故居、纪念馆、公园,陈伟文祖居和莘村青年社等与台山其它红色资源串连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台山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做好科学规划,进一步挖掘、整理当地有关“胜利大营救”的史料,提炼红色精神和红色内涵,将古村落、古树村庄、华侨屋、碉楼和人文历史故事等有机整合,打造具有“党建+红色+人文+生态”的特色乡村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