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的功夫,就开了家公司。9月17日,澳门企业家卢德忠手捧刚出炉的营业执照欣喜不已。他创办的澳汇(广东横琴)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是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后首个“出生”的企业。当天,首批5家澳资企业在横琴诞生。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广东已经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多地推行智能审批和智能导办,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
不断优化的市场准入环境带来了市场主体的蓬勃生机。上半年,广东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39.0万户,两年平均增长14.6%;至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447.9万户,同比增长10.9%,继续排名全国第一。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创新引领,深化准入准营领域改革,大力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让企业准入且准营
5月,广州启动营商环境4.0改革,提出将围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政务服务效能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争取一批含金量大、企业和群众呼声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综合授权改革在广州落地,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
6月,深圳发布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组合拳”,提出开展十大率先改革试点,包括率先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率先试点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率先优化市场主体推出机制;率先推进独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试点;率先推进二、三产业用地混合利用等。
7月,《广东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出炉。“在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广东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取消涉企经营许可4项、改告知承诺23项。此次改革,广东直接取消审批72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60项、优化审批服务376项。”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企业准入也能准营。今年以来,广东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实现改革事项和区域“两个全覆盖”,采取“四扇门”改革举措简化许可事项,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成效显著。
企业要进得来,也要出得去。广东还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聚焦“清税难”堵点痛点,创新实施注销清税“承诺制”。上半年全省共注吊销各类市场主体71.2万户,同比增长42.3%。
今年以来,通过“一网通办”,广东实现市场监管领域2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湾区通办、跨省通办”,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企业迁移“一地办”。推行企业开办智能导办,实现“网上易办”。
广深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9月上旬,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在全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多次提及营商环境,作为深度对接港澳的超级平台,横琴、前海与港澳营商环境的“软连接”,无疑将助力广州、深圳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横琴方案》提出,营商环境建设将深度对接澳门,建立与澳门衔接、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前海方案》则提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国企改革、竞争政策、市场准入、信用经济、港澳跨境政府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广东未来营商环境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认为,改革方向应符合和引领国际规则,符合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要着力解决企业难痛点。除了显性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革试点工作,还应关注隐性内容,比如保持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建立法治体系和法治精神等。”
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