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大会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中)了解中国企业燃料电池技术。程景伟 摄

 

  中新网佛山10月22日电 (记者 程景伟)为期4天的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22日在广东佛山落幕,一批氢能商业化应用产品在大会上亮相,展现出中国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态势,尤其是国产化和商业化方面的发展步伐提速。

  大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吸引国内外近300家企业参展,展出内容涵盖氢能基础设施、氢气利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核心材料、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环节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国鸿氢能”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新产品亮相广东佛山。程景伟 摄

 

  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重塑科技”带来最新一代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能实现零下30摄氏度启动,设计寿命达到约3万小时。

  “重塑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8吨至49吨共5款燃料电池重卡采用该系列产品,应用于工业品运输、城际高速物流、专线货运、渣运、市政服务等领域,其中包括了在此次展览会现场亮相的一辆31吨燃料电池垃圾清运车。

  中国氢能产业国产化步伐正在加快。大会期间,“国鸿氢能”发布了鸿芯GI电堆产品、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据介绍,电堆被誉为燃料电池的“心脏”,鸿芯GI电堆从材料到零部件均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化,同时运用了电堆多维度集成设计、超薄柔性石墨板技术、超薄CCM技术等。

  此外,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涵盖了系统平台架构设计技术、电堆湿度精确管理技术、快速变载压力精确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目前该系统已在公交、物流、重卡、牵引车等商用车辆中应用。

  “国鸿氢能”总经理陈晓敏表示,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创新平台,搭建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燃料电池系统业务平台,助力中国氢能燃料电池产品产业化。

  佛山是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先行区,目前已建成三大氢能产业基地,汇聚了超过90家制氢企业和科创平台,建成并运营加氢站15座,开通氢能源公交线路28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400辆,成为氢能产业加速商业化的高地。

  其中,济平催化剂项目今年签约落地佛山南海,不足半年内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全自动生产线,并投入生产,催化剂年产能2吨,可配套2万台套电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出席大会时称,中国在氢能产业发展上抱以了极大热情,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像佛山市这样先行先试的城市的带动下,国内氢能产业逐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及逐步掌握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

  同时,景春梅认为,目前中国氢能产业总体上来说还没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没有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在一些领域能够实现并跑之外,主要领域在国际上都处于跟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