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总裁曾展晖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

 

  央广网佛山1月24日消息(记者王雪薇 黄璐璐)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耐不住“心痒”的郭建刚,早早辞掉了供销社的“铁饭碗”,创业搞起了电吹风。

  彼时的顺德,可谓“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郭建刚的工厂也不过是一个小作坊,带领着十几个人埋头苦干了两个月,竟一台电吹风也没卖掉,他只能跑遍全省的商场去推销。

  1997年,年仅25岁的曾展晖应聘到这家企业,负责一项关键元器件的管理。12年后,他从普通员工做到了职业经理人的顶格——总裁。

  “从来没有想到能走到今天,当时也不敢想!”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专访时,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宝股份”)总裁曾展晖坦言,作为职业经理人,是平台成就了自己。

  郭建刚的成功,要归功于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民营经济唱起了主角;而曾展晖的成功,则要归功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成熟,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权责分明。

  凭借顺德全球领先的家电产业链优势,新宝也从一家代工小厂变身市值超470亿元的小家电上市企业——全球每10个小家电产品就有1个是新宝制造,被誉为全球小家电“代工之王”。

  根据1月22日晚间新宝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31亿元~11.68亿元,同比增长50%~70%;营业收入比2019年同期增长45%左右。

  在曾展晖看来,疫情暴发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更为明显了,新宝疫情期间的表现就是一个缩影。“制造一定不是产业链最底端的环节,中国制造作为全球范围内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代表,正获得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同。”

 

新宝股份总裁曾展晖(央广网记者 黄璐璐摄)

 

  “爆单”背后:

  创新是底气,信息化是底座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新宝所在的佛山市顺德区高规格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新宝股份副董事长郭建强作为企业家代表第一个发言,感慨“2020年是转危为机的一年”。

  对此,曾展晖印象深刻。疫情期间,“麻烦”一个接一个到来。复工复产伊始,新宝整个产业链几乎都遭遇停摆,员工返岗受阻,供应链断链;进入3月底,欧美疫情严重,海外订单接连出现取消现象;二季度来临,订单大幅度增长,又亟需处理好产能与订单匹配难题……

  这场疫情,令不少企业仓促应对;而新宝则凭借此前积累的信息化基础,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启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他告诉央广网记者,与一般企业管理平台只做自己不同,新宝自主开发的“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将上下游产业链的147个系统、1400多家供应商全部纳入,从跟客户洽谈、接到订单到各供应商物料准备,再到生产、出货等运作数据一清二楚。

  得益于此,新宝将原来的接单周期从60天压缩到40天左右,原材料供货周期也由20天缩减到10天。疫情期间,新宝国内外市场出现“爆单”。根据1月22日晚间发布的业绩预告,2020年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比2019年同比增长45%左右。

  据曾展晖介绍,销量增长一部分来自传统类目,而更多来自一些创新类目的快速增长。“随着疫情期间居家场景增多,包括制冰机、烧水杯等品类迅速冲到销量榜前列。”

  以烧水杯为例,这个原本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因为新宝的创新,烧水杯类目得以在天猫上单列出来。“最开始这个创意来自上班族,他们商务出差过程中想要随时随地喝上一口健康热水,于是大家都希望有一款体积小巧且能快速烧水的便携烧水杯。”

  烧水杯既能排气又不能漏水,研发团队为寻找解决方案用了1年时间埋头试验,最终借鉴电动牙刷的排气膜灵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创新有两个层面,一是场景重构,二是技术升级。新宝做的就是‘无创新不立项’,研发那些市场上没有的、高附加值的、令用户感到意外体验的产品。”曾展晖强调,创新背后是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也是制造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底气。

  据央广网记者了解,5年来,新宝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制造能力实现了升级,目前小家电电热产业集群、电动产业集群、智能产业集群与制冷产业集群已投产。

 

  “爆品”战法:

  孵化下一个摩飞

  根据新宝股份1月22日晚间发布的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40%,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左右,且国内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

  以新宝在国内独家授权经营的海外品牌摩飞为例,2020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实现1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50%。

  谈及运作摩飞的初衷,曾展晖反复强调,“一直怀揣着一个品牌梦”。早在2009年新宝就推出了自主品牌“东菱电器”,但受品牌知名度影响,销售规模和市场声量均不理想。

  “朋友多次和他提起国外买的烤箱很好用,但事实上那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令曾展晖很是心酸。

  新宝作为代工企业,与松下、飞利浦等国际品牌均有深度合作。同样的产品、相等的工艺,贴上自家“东菱”品牌后,却少有人问津;但贴上国际大牌后,身价倍增,且销售异常火爆。

  “我们很早就考虑做一个新的品牌,摩飞一直是我们合作非常好的客户,大家一拍即合。”2015年,新宝与摩飞展开深度合作,成立了摩飞中国销售公司,负责摩飞产品在国内的生产、销售。

 

2020年前三季度,摩飞营收同比增长约150%(央广网记者 黄璐璐摄)

 

  “我认为,每个代工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但做品牌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不少企业投入不少钱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勇于出钱绝对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只是一个普通条件。”曾展晖说。

  在他看来,摩飞产品之所以能够屡成爆款,主要基于新宝长期积累的产品生产、设计、研发等综合能力,更找到了一种当前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营销方式。“一开始并没有计划,属于顺势而为探索出来的。”

  实际上,包括摩飞、小熊等小家电品牌近年来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内,并在多功能锅、料理机等新兴小家电品类上取得了超越主流品牌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其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把握住了社交电商、精选电商红利。

  “国内的Z世代、95后对国外品牌没有天生的崇拜,国内的新消费场景为小众品牌创造了机会。”曾展晖认为,摩飞能够持续打造爆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用户画像分析,越来越理解消费者。

  爆品逻辑能否复制?在他看来,复制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品类复制,摩飞已经成功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其次是品牌复制,事实上东菱一直在尝试复制摩飞“爆款产品+品牌营销”的打法。

  “我们尝试着在摩飞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方法论,非常有信心把摩飞模式复制到其他品牌上去。”曾展晖告诉央广网记者,新宝旗下东菱品牌目前的销售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外歌岚、莱卡、鸣盏等子品牌也有了显著发展。

 

  重构制造:

  制造一定不是产业链最底端

  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叠加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激增,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并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入2021年重点部署任务。

  在制造行业沉淀多年,尤其是疫情暴发后,曾展晖越来越体会到,很多国际和地区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更为明显了。“结合中国小家电在疫情期间的表现,证明了中国的制造能力在稳定性、可靠性上全球最强,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中国在制造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他看来,不少国家回撤制造业企业,仅仅是生产线的转移,只会增加本国的就业岗位,但制造业的核心供应能力是很难转移的。因为重新培养技术工人需要耗费10年甚至更长时间。

  曾展晖认为,制造一定不是产业链最底端的环节。“微笑曲线其实是时代局限思维下的产物,往往制造业头部企业的利润稳定性非常高。品牌可以像走马灯一样换,但作为基础核心的制造厂商换不了。”

  广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延明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通过数字化赋能,生产制造的效率将大幅提升,这会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微笑曲线’最底端向上翘起,同时价值链往品牌、研发两端延伸,最终形成‘穹顶曲线’或‘彩虹曲线’。”

  在曾展晖看来,坚守在制造业的新宝,要做的是重构制造。“只有转向智造的制造行业,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他透露,通过向智能制造转型,新宝实现了非等比例增长。“我们销售额增加10%,但生产线上的员工并没有按照10%增加。用更少的人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才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历“转危为机”的2020年,曾展晖在早些年总结出的CTQS模式(即成本Cost、时间Time、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I”,即:Innovation(创新)。

  “通过控制成本保证了企业利润,通过自建配件生产工厂将自配套率提升到了75%左右,并建立了订单系统提升效率,建造了质量管理体系严把质量,并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线更新换代等方面大量投入,实现了新宝的智能化升级。”曾展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