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89件文物展示唐代“一带一路”

2017-04-10 10:34:00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报道:4月9日,《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览开幕式在东莞可园博物馆举行。国务院参事、中国国学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京生,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等领导和来自广东省博物馆以及东莞、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中山等地文博单位的代表等,共80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文物珍品89件(套),不仅有陶瓷器、墓志、玉器和琉璃器,还有来自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金币、银币等,这些精美的展品,既生动展示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朝盛世,又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带一路”早在汉唐时就已然存在,陆上以丝绸商货为主,海上以陶瓷商货为主,形成纵联欧亚的主要商途。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产品输出之时,海外商货物产也随之而来。本次珍贵遗留文物的展览,也是更好地让人们可以用特定历史视角来理解“一带一路”带给世人的新机遇。

  此次展出的文物,既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又蕴含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广大市民鉴赏古代艺术、了解优秀中华传统文明的文化盛宴;同时,具有浓郁异域文化元素的文物,也为广大市民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杨晓棠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高端、大气、意义重大。首先,展览的器物精美,既有中国唐朝的文物,也有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物,让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可以领略到大唐盛世的情景;其次,不管从历史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东莞一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东莞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人文交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此次展览为东莞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增强了信心、决心和动力;再次,可园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将《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在可园博物馆展出意义非凡。

  近年来,东莞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要打造“博物馆之城”,截至目前,东莞公办和民办的博物馆已有近50座。杨晓棠表示,东莞打造“博物馆之城”的体系已基本建立,接下来更重要的发展是提升内涵及发挥社会效益。他表示,希望东莞的博物馆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东莞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内涵,提高市民的文化审美,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东莞;一带一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