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樟村村民陆国建接受央广网专访

 

  央广网清远10月19日消息(记者张胜强、官文清 见习记者王倩)金秋十月,村民陆国建一大早骑着摩托车,穿行在清远连樟村崭新的柏油马路上,前往当地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班。

  在他的印象中,这条短短几分钟的路程,以往可能要花费半个小时。“以前这是条仅仅半米左右的羊肠小道,摩托车都不能直接到家里,要推着车到家。”陆国建用手不停地比划着。

 

陆国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今年50岁的陆国建是土生土长的连樟村村民,这几年目睹着家乡从一个落后闭塞、不到500人的小山村,蜕变为车流往来频繁、回迁户口超2000人的现代乡村“范本”。

  据悉,自2017年10月至今,碧桂园集团派驻扶贫团队,按照“4+X”帮扶模式,协同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助力54户130人建档立卡户脱贫,惠及全村482户2225人。

  随着扶贫团队进驻连樟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发展面貌,也让许许多多像陆国建一样的村民,找到了新的机遇、看到了新的希望。

  

  从看天吃饭到科学管理

  新型农业精准助农

  在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陆国建熟练地驾驶着作业车,穿梭在吊蔓种植的西瓜养殖区,时不时地掐剪掉多余的枝叶。

  回忆起以前在家用传统方式务农,他告诉记者,由于连樟村山多地少的地貌特点,只能靠着家中几亩地勉强维持生活,“收入来源很少的”。

  2019年6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陆国建报名参加了由碧桂园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前往海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参观学习。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在海南,陆国建除了第一次见到大海,还第一次看到了超万亩的现代农业基地。“看到那个场景很兴奋、很震撼,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

  培训回来后,陆国建进入到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农业园工作环境比较干净整洁,而且也不像以前在地里干农活那么累了。”不久,他的妻子也来到了产业园工作。

  目前产业园共建设10个温室大棚生产区,直接带动30人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就业,通过专业农业技术培训,月工资3900元,130元/天。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全貌(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据了解,连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由碧桂园集团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约4000万元建设,占地74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营。园区规划建设了11栋荷兰弧顶温室,采用立体栽培及采摘模式,种植西瓜、樱桃、番茄、草莓、黄瓜、南瓜等作物,并根据当地气候及农业特点,适时调整品类,目前年产蔬果近30万斤。

  “现代农业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的无土栽培技术,我们都是用电脑自动控制。”陆国建告诉记者,借助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机组,大棚里的作物从一开始就能定时定量、依据长势及环境因素来调节培育,最后种出的都是“好看又好吃”的有机产品。

  望着经过自己精心照顾、这个月就将成熟的小西瓜,陆国建眼里满是自豪:“要不要试一试?很甜的,比外面很多品种好吃多了!”

  看到了陆国建的变化,“眼红”而参与进来的还有数十位连樟村村民。为了让村民们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在农业产业园区,“联农带农”的机制始终贯穿着项目建设。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部(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据悉,通过引入专业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碧桂园计划在5年时间内,通过联合运营模式培养一批现代农业生产运营骨干和致富能手,使更多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辐射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增收。

  以陆国建为例,除了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外,闲暇时他还“学以致用”,在自家田里种起了冬瓜,“一年可以种两茬,碧桂园帮忙销售出去,一年多赚个两万不是问题。”

 

  新技术、新思路

  精勤农民的“蜕变之路”

  今年4月,广东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作为连樟村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是陆国建的一次“蜕变”。从农业技术聊到职业素养,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务农者。

立体栽培的西瓜(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说起一年多前的那次培训,在见识到了不靠天气、不靠土壤的现代农业技术后,一股“人定胜天”的信念从陆国建的心中冒了出来。

  “以前我们做传统农民是很随意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最多就是自产自食了。”如今在大棚里的陆国建,面对每一株蔬菜果苗,都很小心。

  “现在都要按科学来种植。”在海南培训中,他终于了解到为何以前自己种的冬瓜总是发生死苗的现象。

  “以前我们打侧芽的时候,就用手掐。用手掐有什么不好呢?因为你的手很容易带有细菌。像樱桃、番茄很容易受细菌感染,所以我们现在都是用手掰,防止细菌感染。”

  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管理,每一个动作步骤,好像在陆国建脑海里都有着一本“教科书”。

  “传统种西瓜是把它放在地上,但我们就是立体栽培,这样种植密度是很大的,现在我们每盆可以种4棵,在空中的空间都可以利用到了。”

农业示范园种植的蔬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除了科学管理外,陆国建讲得最多的,还有种植过程中的细节。

  草莓是农业产业园在冬天重点种植的作物,这种“娇嫩”的水果全程都需要精心呵护。“采草莓的时候,千万不用手指掐,否则第二天就会烂掉,很多细节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

  从来到产业园算起,仅仅两年时间,陆国建就建起了一座两层的小洋楼。

  “现在我们夫妻俩在这里一个月就有6千多,一年大概是七万多,加上村里的分红、自己种的冬瓜、麻竹笋,一年收入应该有10万左右。”

  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将作为常态化机制,使更多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辐射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增收。

 

  宜居宜游

  一年一变的连樟村

  在陆国建眼中,如今的连樟村不仅道路越修越好,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前村里环境很脏,到处都是垃圾、污水。”陆国建感慨,过去村里大都是泥瓦房,不仅因为收入低,而且长期生活在那种环境下,大家的心气也不高。

如今的连樟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从2017年10月至今,碧桂园集团派驻扶贫团队,与连江口镇委镇政府、清远市驻连樟村精准扶贫工作队以及连樟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协同开展连樟中心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助力54户130人建档立卡户脱贫,惠及全村482户2225人。

  在碧桂园的帮扶下,连樟村共拆除146间破旧泥瓦房和杂物间、鸡舍猪栏等,面积达3000㎡。此外,还建成8个污水处理池,20户以上村小组已实现雨污分流,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如今的连樟村,有着长达1.4公里的河边绿道,沿线种植着黄花风林木及柳树等乔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山绿水风貌。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万元,村集体经济在2017年还不足5万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可达到200万元!

  “现在小孩还在上课,等他放假,就带他过来体验一下现代农业。”陆国建笑着说,“村里还在建设旅游景点,到时候能让更多的人过来参观学习,带动我们农民致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