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佛山1月24日消息(记者 夏燕)“经济高质量发展靠创新,创新最根本还是靠人才。”在1月22日召开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召开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一语道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创新,谁就拥有发展的先机。正如郭文海所言,不管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还是拥抱资本市场,发展都离不开人才。

  40多年前,从农业经济迈向工业经济的过程中,顺德曾大力引进人才,涌现出一批“星期六工程师”,在90年代形成了独特的“孔雀东南飞”现象。

  如今,传统工业经济正在大步迈向智能化工业经济,顺德决心面向全球引“智”,再度“筑巢引凤”。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关口上,新一轮“抢人大战”已经在全国各地打响,顺德将如何取胜?

 

  科技创新根本靠人才

  “创新的‘落地生根’, 根本上要靠人才”、“落实新发展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靠人才”,在郭文海的讲话中,“科技创新”与“人才”不仅多次被提及,而且牢牢地绑在一起。

  《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到达900万人,人才缺口达450万人。

  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与创新犹如“枝”和“叶”,枝繁才能叶茂。

  近年来,顺德加快产业数字化,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企业也在加快数智化转型,对于智能制造人才有极大的渴求。

  美的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刘敏透露:“到2021年,美的集团计划在全球引入1900名硕士人才,160名博士人才,重点聚焦在新材料、仿真、电控、变频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方向。”

  同时,刘敏还表示,随着业务转型,美的也在进一步规划未来的新业务布局,这些新方向都将招聘500名以上的技术和关键人才。

  对人才扩招持有相似意见的还有碧桂园。

  “目前,我们对机械设计、软件开发、自动化、AI等相关专业的硕博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约740人。一些核心岗位,如运动控制算法专家、导航算法专家等,更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碧桂园集团人才管理部副总经理吴文葵说。

 

“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中,新宝电器颁发“高级技术顾问”聘书。(央广网发)

 

  2020年12月,在“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中,新宝电器为11位国赛选手颁发了“高级技术顾问”聘书,并给出“底薪过万、奖金上不封顶”的薪资待遇。新宝电器人力资源模块助理副总裁谭本乡介绍:“新宝有56家分工厂,而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稀缺岗位。”

 

  让人才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执行副主任孙超认为,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人才“双循环”作为基础,才谈得上后续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转化、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以碧桂园集团旗下初创型企业博智林机器人为例,该企业从全球聘请高科技行业优秀人才,目前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平均年龄30.2岁,博士和硕士占比超过20%,海外人才超过120人,各领域专家级人才超过220人。

  人才的充足为博智林自主研发建筑机器人的核心算法和核心零部件提供了坚实力量。“目前全球的协作机械臂产业还是蓝海的状态,全球最大的协作机械臂厂商一年的销量也就是几千台,博智林已经有500台的订单在签订之中。” 博智林机器人副总裁刘震介绍。

  同时,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人才的贡献有目共睹。2019年,小家电企业小熊电器上市,近300人的研发队伍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研发能力从之前的一年100个新品,提升到150个新品,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小熊电器董事长李一峰说。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双循环”的大背景,顺德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触手”必须伸向全球。

  孙超指出,越是在国际环境趋向保守的艰难环境,越是应该招募人才。“尤其是顶尖科学人才的顺畅交流、尽情发挥纳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对此,顺德在2020年9月举行的人才工作大会上,就面向全球发布了企业“招才引智榜”,放出首批360个年薪超百万的岗位和超5000名硕士和超420名博士的需求。
观察榜单后不难发现,岗位需求与企业智能化转型密切相关。

  以格兰仕为例,在向全球发布的超2000个的硕博人才需求中,主要为满足工业4.0基地建设和芯片制造的需求。

  未来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特约研究员姜彩楼看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要把握大势、放眼全球,搭建起人才集聚顺德的大舞台,以事业留人、以服务留人、以环境留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郭文海强调。

 

  顺德的态度与做法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在新一轮人才大战中取胜?顺德的底气和战术是什么?

  “顺德在改革开放40余年来,正是依托了人才,才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蝶变。”在2020年顺德区人才工作会议上,郭文海表示,40余年的人力资本积累与人才工作经验让顺德有着天然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顺德县走遍南昌、武汉、上海等地引入专职人才,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现象;1991年,顺德从全国各地录取了80人举办了首期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班;1994年,顺德首次开办了大型的人才招聘会……

  不断地“走出去”和“引进来”,让顺德在2007年早早成为了“人才大区”。不过,在人才密度、高层次人才等一些高质量型指标方面,顺德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为此,顺德进行了将近10年的探索。期间,顺德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十大配套政策、开展“人才政策回头看”行动、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

  一系列举措帮助顺德积累了一定的高层次人才资本。根据2020年12月底发布的202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名单,佛山市3家单位上榜,其中顺德区2家。目前,佛山市累计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4家,顺德区共33家,占比51.5%。

  多年的经验,也让顺德在如何留住人才上颇有心得。

  2020年9月30日,在对过去政策重新梳理、整合、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顺德又发布了新的人才政策,新政涵盖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更具人性化的服务。

  “这是站在全国一流人才政策的高度来进行修订的。”郭文海强调,“顺德要成为人才涌入、人才成长、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和舒展才华的好地方。”

  今年1月4日,顺德再度发布“919人才工程”, 打出“9”张人才服务王牌。

  “919人才工程”提出,未来5年,顺德投入人才补贴将不低于10亿元,并投入5000万元资金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同时为全区各类人才提供10000套人才房、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不少于10000个优质学位等。

  一系列人才政策,目的就是全力支持企业面向全球招揽大批优秀人才。“让来到这里的人才都爱上顺德、留在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