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2月26日消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碧桂园机会,让我们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我和我的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尽我们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杨国强表示。
作为扶贫事业的一名“长跑者”,这位出身贫寒的民营企业家在教育扶贫领域中已持续耕耘24年,通过多种举措帮助超10万名贫困学子改变命运。
9元资助,萌生薪火相传的种子
杨国强出生在广东顺德农村一个穷苦的家庭,少时读书甚至濒临辍学边缘,靠着政府减免的7元学费和2元助学金,他才最终完成高中学业。而正是这9元给杨国强一生留下了感恩的种子。
“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杨国强说。
1997年,杨国强捐出当时的一半身家100万元,设立“仲明”助学金,用于资助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截至目前,仲明助学金共捐资4100万元,已有近1.2万名家境困难的高校学生获得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受助者需自愿签署《仲明助学金道义契约》,在“受惠不忘施惠,让爱薪火相传”倡议下,承诺有能力时帮助其他有需要的贫困学子。
如今,获助的仲明学子以不同的方式践行公益、回报社会,或设立奖助学金,或参与公益,或回捐助学金。
兴学重教,让更多人用知识改变命运
“贫穷文化”通过代际传承而延续,外在的帮助能改变的只是一时的贫困,而要彻底的改变,需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而教育则能帮助突破“贫困陷阱”。
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央广网发)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杨国强认为。
2002年,杨国强再次捐出一半身家2.6亿元,创办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初中毕业生,为他们免费提供优质的高中教育。
国华纪念中学。(央广网发)
“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困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贫困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国华纪念中学门口的黑色校碑上镌刻这样一句话。
迄今为止,国华中学培养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3个民族的3260名贫困学生,已毕业2582人,其中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他们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如今在各行各业为社会服务,真正改变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命运。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央广网发)
对于更多继续脱离困境的普通人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技傍身最为实在。2013年和2019年,杨国强又先后创办了对贫困学生全免费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扶贫,让贫困学子掌握一技之长。
截至2020年,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2269名贫困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2人月薪过万。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去年已经开学,招生近600人,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书本、住宿、伙食等费用外,还按月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贴。
资助科研创新,支持“教育强国”走向未来
当前,科技的浪潮裹挟着各行各业变革创新、奔腾向前。“这是一个科技繁荣的伟大时代,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杨国强在多个场合谈到科技对社会的颠覆性改变。
2018年以来,碧桂园集团围绕“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目标,投身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及现代农业等高科技业务领域,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1年开年工作会议上,杨国强激动地说:“我们现在碰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创业发展的年代。”
自2007年起,杨国强多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等。
“现在希望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从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到对国家高校科研的鼎力支持,杨国强这位教育扶贫“长跑者”,仍在继续执着追求描绘他的教育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