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网报道,为了促进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推进科学家与工程设计人员面对面深入交流,为火星任务科学研究做好先期准备,按照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安排,2018年6月16日至17日,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吉珠”)召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探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澳门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
研讨会围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有效载荷的科学目标、探测技术、数据处理、在轨工作模式以及科学研究为主题开展研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体、探测器系统、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科研单位有关领导和设计师,国内外相关科研领域科学家共计17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配置的13台有效载荷研制单位,介绍有效载荷初样研制、定标和地面验证试验情况;邀请地面应用系统介绍有效载荷在轨工作模式和数据处理等内容;邀请众多知名科学家,围绕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紧扣有效载荷技术指标交流科学研究的设想和科学探测数据需求进行交流。
今年1月26日,素有“嫦娥之父”之称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在珠海讲座时介绍,我国计划2020年首次探测火星,用轨道器+火星车的组合,逐步实现登陆火星、采样返回等目标。之后,我国还将计划探测太阳系中最大的一个行星——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