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转化落地的项目超过140项
文/金羊网记者 李钢
在第一届创交会上找到了船舶设计单位,在第二届创交会上找到了船舶制造公司。终于,广州的一家新能源电动船企业在2017年完成了全球第一艘2000吨级纯电动船,填补了世界同吨位内核双电驱动散货船的空白。
这样的故事,经常在创交会上演。过去三年,通过创交会转化落地的项目超过140项。“成果转化来创交会、资本布局看创交会”,创交会已经成为提供一系列全链条服务帮助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之一。
“双创”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
2018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承办方之一、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区副总裁朱东方认为,自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三年来,中国“双创”结出累累硕果,不仅成为拉动就业的秘密武器,还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潮。
朱东方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双创”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从发展初期的电子商务、本地生活、社交游戏、旅游等互联网消费领域,向信息、生物、技术、研发等生产领域聚焦。此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双创”核心牵引力,在推动创业繁荣发展的同时,还有效地聚合了资本、人才、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促进了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有力支撑制造业升级创新发展。
朱东方还认为,通过“双创”,不仅推动了现代技术广泛渗透实体经济,也促进了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方式的逐步推进,有效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实现产业融合的发展,而且,在多方合力之下,双创生态更加完善。
全国精选1000多个项目参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黑硅电池关键技术、江南大学的乾天棉柔芝麻香型工艺创新及品质提升技术、刘人怀院士团队的餐厨垃圾治理工程技术、嘉铭工业的3D双目激光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等等优质项目,都曾经在创交会的平台上成功转化落地。
据介绍,今年的创交会上有1000多个参展机构和1000多个优秀项目参展。参展的1000多个优秀项目是从全国30多个省市8000多个项目筛选出来,包含了在海外十几个国家筛选出来的优质项目。同时邀请了50多家海内外的孵化器到现场来展示以及做对接。
全球领先的一些风投机构,包括IDG机构和红杉资本、软银中国、澳银资本、金沙江创投等100多位风投嘉宾也将来到创交会现场进行项目对接以及参与相关的活动。
朱东方认为,创交会已经搭建起了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同时,在成果转化上也呈现出多面性,在能源环保、医疗卫生、新材料、人工智能、文创、网络安全、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都有项目成功转化落地的例子。并且,创交会在成果转化上也凸显实用性,强调“可转性、创新性、实用性”促成的项目既有价值11万元的一种制备纳米碳酸钙装置,也有价值7.7亿元的机器人项目。
参展企业:希望更多好朋友
海云数据联合创始人刘秋雯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的重要展会,创交会可以说汇聚了国内高新科技领域最顶尖的创业团队和企业,而海云数据作为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希望在创交会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先进技术,找到合作伙伴,并让海云数据为更多创业同仁所了解。
“创业是一个孤独的旅途,但相信通过创交会这种优秀的平台,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和战略合作伙伴。”刘秋雯说。
青葱新媒体CEO桑兮兮认为,今年创交会主题“双创新动能,引领新跨越”,汇聚全球创新人才参会,可以了解国内外最顶级科研成果;期待广州政府推出更多利好创业者的政策。微商行业能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出台微商行业相关政策。促使微商行业规范化、健康发展。
“1+1+N”模式让创交会永不落幕
广州市科协秘书长戴晓春则表示,在去年的创交会上,提出了“1+1+N”模式,第一个“1”指每年一届的创交会主展会对入选项目进行展示交易,另一个“1”是在去年开通了创交会服务平台,“N”则指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园区、孵化器、服务中心等地方设置常态化项目对接转化基地。
戴晓春透露,在成果转化基地上,已经成立了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科技园、广州启迪中海科技园、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8个成果转化基地,每个基地每年需要举办不少于3场专项成果展、成果对接会等对接活动。截止到目前,通过8个转化基地已经收录了历届创交会征集的项目成果8000多项。通过“1+1+N”模式积极推动,2017年创交会无论是项目合作意向还是项目交易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突破,全年共促成16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63个项目已实现转化落地,交易金额达近63亿元。而在今年还将根据前期工作的培育,不断地增加转化基地。
“今年我们聚焦战略新兴产业的专展,希望通过‘1+1+N’这一模式,为创交会培育发展新的动能,推动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在广州乃至广东、华南、全国、世界上都能够转化落地。”戴晓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