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一段声称来自广州水投集团职工之间的对话,对话中称自来水里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前几日已从平常1吨的加药量提高到3.5吨,现在则按要求提高到了7吨,因此在家里喝水一定要在烧开之后再敞2分钟才能喝。

  对此,广州水投集团广州自来水公司提醒广大用户:此信息纯属谣言!且网传对话的当事人并非广州水投集团职工。

  疫情期间,广州自来水公司强化供水水质全过程监测措施,综合考虑广州用水人口下降及管网水远端持续消毒的需要,根据生产环节的水质状况,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合理动态调节消毒药剂投放量,以确保供水水质安全。2月1日-20日,广州自来水公司次氯酸钠消耗量为20.939公斤/千方水量,较上月增加7.9%,与去年同期持平。合理的消毒措施,能有效抑制自来水中的微生物在输送过程中复苏滋生,让大家用到更为“新鲜”的自来水。因此,市民不必谈“氯”色变。

 

  自来水中余氯在国标安全范围内

  广州自来水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执行自来水消毒程序,保证出厂水和管网水余氯合格,且有全面、公开、透明的水质公示体系,每月在官微和官网公布出厂水常规42项指标,7个区域(含大学城)管网监测点6项指标,6个行政区用户终端代表点42项指标。目前,广州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范围内出厂水的余氯普遍控制在0.8-1.1毫克/升范围内,管网水(含用户终端监测代表点)余氯检测值为0.2-0.6毫克/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出厂水余氯保持在0.5-3.0毫克/升)。自来水水质各项指标均合格。

 

  消毒剂使用以水质安全为前提

  在自来水净水工艺中,普遍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其在生产过程中,剩下的余氯含量能有效抑制配水管网中的细菌。自来水中必须保证一定的余氯量,才能确保用户终端用水安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消毒剂的用量是需要根据供水量、原水水质、供水余氯含量、水温等因素适时调整,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终端用户的水质优良、饮用安全。比如,原水因降雨等原因出现浑浊现象时,水中的耗氯量质量也会相应增加,这时便需要通过适当调整药剂的投放来净化水质,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因此,不能单纯以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计量的增减,来判断用户家中自来水的余氯量是否增减。

 

  防疫期间严把供水质量关

  广州水投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属下广州自来水公司有覆盖水源到终端的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和“班组+水厂/分公司+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三级水质检测体系,为市民层层严把水质关。防疫期间,为保障居民用水持续稳定安全,广州自来水公司属下各水厂加强自来水消毒过程管控,净水试剂投放根据原水水质等因素动态调节,经统计,2020年2月1-20日广州自来水公司日均供水量为360.78万立方米,期间单位制水量消耗的次氯酸钠相比于2020年1月1-23日增幅为7.9%,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属于安全合理范围内,并不存在谣言中所说次氯酸钠用量成倍增加的情况。同时,广州自来水公司强化供水水质保障,严格实行24小时全过程水质监控和检测,提高对各净水环节重要指标的检验次数和监测频次。公司各水厂水源、净水过程、出厂、管网等制水供水全流程均配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在线监测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其中供水管网配有4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402个人工监测点分布在中心城区,监测供水管网水质情况,确保市民饮用的自来水水质安全,指标合格。

  烧开的自来水是最经济卫生的饮用水。正常情况下,由于用户距水厂有远有近,管网中余氯含量大小会有一定差异,用户对水中氯味的感觉也会不同。自来水中有余氯存在,属正常现象,水烧开后,氯味即消除,完全无需特意静置一段时间再喝。请广大市民科学认识自来水消毒的意义,不信谣,不传谣。如有用水疑问,请拨打24小时供水热线96968。(通讯员 周丹藜、蒋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