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山12月19日消息 “红木产业发展经常会遇到瓶颈,尤其是人才这一块。”今年52岁的红木大师陈正民指出。12月1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走进中山市大涌镇,这个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
通过走访厉国阳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陈正民红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红木家居学院,记者观察到,面对红木产业遭遇的危机,当地正尝试走出一条 “手艺+产业”的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红木雕刻技艺的发扬和传承。
“大国工匠湾区行”走进中山市大涌镇合影留念。(央广网发)
传承之难:年轻人不愿入行
“很精致!我们在学校里主要使用的是机器,追求的是效率,看到大师手工操作很震撼,手工比机械表达出来的东西更有灵魂。”见到中山红木大师厉国阳展示的“丝翎檀雕”技艺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选手木工项目选手苏子杰不禁感叹。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木企业在生产当中只注重材质而忽略了设计,使得许多红木核心技术人才如雕刻、木工等大师级手艺难以传承。
作为中山红木产业发展的见证者,陈正民18岁就来到中山,从事木工雕刻艺术已经三十多年。
他表示,红木产业作为高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少瓶颈,尤其是人才这一块。
“我们那一代人初中毕业就出来学手艺,打工赚钱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陈正民指出,“现在这一代人很多都不需要考虑养家糊口,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手艺+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为推动红木雕刻技艺的发扬和传承,近年来,中山市人社局培育扶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涌镇开展红木人才的培育计划,众多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在红木家居学院里,国赛选手们亲自体验制作了红木书签。“第一次感受红木制作的过程,能感受到每个行业每个工种都在很努力地做文化传承。”来自吉林的国赛选手张东升说。
国赛选手们亲自体验制作红木书签。(央广网发)
据了解,大师工作室还与中山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基地。
中山红木家具学院就设置了“新型学徒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1年,企业1年或2年的方式,为产业输送人才,保障人才就业,是手艺与产业结合的典型案例。
“从学校层面开始做起,让学生们学习并喜欢这个传统行业,慢慢地把雕刻技术传承下去。”受邀担任中山红木家具学院的专任教师,陈正民把自己三十多年的雕刻经验汇编成教材,“希望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雕刻、热爱雕刻。”
陈正民透露,成立大师工作室以后,他教的三四百位学生中,多数已在当地红木产业就业。
红木大师亲手雕刻“大国工匠湾区行”红木纪念章赠予国赛选手。(央广网发)
当得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手要来参观中山红木产业后,陈正民、厉国阳等大师连夜亲自雕刻“大国工匠湾区行”红木纪念章赠予国赛选手。
“这些选手代表了全国各项技能赛事里的顶尖水平,他们能过来交流感到很荣幸。”陈正民表示,工匠之路是漫长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非议,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初心,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