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春联、年画……
都是节日的独特符号
而在佛山,刻绘门神
是人们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佛山“细巷”,
曾是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制作基地
云集了几十间不同的年画作坊
木版年画老字号“冯均记”
就出自这里!
佛山的木版年画
以和合二仙、天赐黄金、招财进宝等为题材
颜色热烈艳丽,寓意吉祥
并有“万年红”的美誉
这些人物生动、颜色艳丽的木版年画正是出自佛山木版年画传人——冯炳棠之手。
81岁的冯炳棠,出生在年画世家,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技法,直到现在仍在坚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冯炳棠与木版年画的故事。
集大成于一身的学艺之路
佛山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繁杂,包括刻版、套印、开相、描金、填丹等林林总总20多道工序。套印是冯氏世家的传统工艺,他们会根据年画的色彩,以黑、红、绿、黄四种颜色分次套印。
“冯炳棠:定位不是百分百,套色的位置对好了,会突然走位,所以走位需要一边印一边看。”
当年能做填丹的工坊非常少,有的工匠还是“传儿不传女”,冯炳棠只能一边到填丹坊“偷师”,回家一次次地尝试填丹的材料,慢慢摸索,调试。
“冯炳棠:当时填丹师父还剩一个,但是已经90岁了,他不愿意来,我不断请求他,他看我这么诚恳,最后还是答应了。每次,我都请车接他过来教我。”
就这样,冯炳棠从雕版、印制、工笔、开相,到描金,他将木版年画的整个流程都学习了,最终成为广东近代以来唯一一个掌握了木版年画全套制作工艺的大师。
推广创新:不闯就不知道出路在哪儿
为了传承推广木版年画,冯炳棠不遗余力经常奔波于各大高校开设讲座,并免费教授10个徒弟,传承佛山木版年画技艺。
儿子冯锦强,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木版年画的创新和改变上。从Q版年画,到众筹拍摄网络大电影《木版年画之三世情缘》、推出木版年画主题酒等,他不断地在尝试。
“冯锦强:文化走到市场才能传承,不闯就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木版年画
色彩鲜艳、人物独特
每逢节庆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
你知道它们的制作过程吗?
点击观看视频
感受木版年画的印刻过程!
点击观看:《听佛山·文化匠心》之木版年画
记者手记|伍时杰
“提起‘非遗’传承,许多人脑海中会浮想到这样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人独守一门技艺,整日为‘绝活儿’后继无人而烦忧……”这种描述虽有偏颇,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窘境。
如何让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活”起来?冯均用标识化的方式远销海外,这是创新,冯炳棠深入钻研成为佛山木板年画的“集大成者”,这是创新。而新一代传承人冯锦强探寻出一条将非遗文化融入商业元素的文化产业之路,这也是创新。但任何一种创新都要把握时机场合、掌握好一个度,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创新过度则会偏离艺术的正轨。如何才能让佛山木版年画“万年红”,可能是每一代传承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5月18日起,
佛山电台2017年大型融媒传播项目
“声音纪录片”《听佛山》
正式推出
每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样本
都将利用全媒体手段
以“声音”和“视觉”为形式
展现佛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听佛山·文化匠心》
第三集
《木版年画:三生三世 只为守住这门手艺》
广播电台收听:
佛山电台FM94.6
网络收听:
央广网、中央广播电台微博、微信
佛山电台官网、佛山电台微博、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广播APP、花生FM
总策划:李先贵
总监制:梁敏
监制:刘新存、叶琳
编导:吴颖仪、冯家殷、伍时杰、邓之欣
本集编导:伍时杰
解说:霍立韵
音效合成:朱达峰
视频制作:力索文化传播
新媒体制作:林晓华、张云霞
指导单位:佛山市委宣传部
特别鸣谢:佛山市文广新局
《听佛山·文化匠心》联合出品
佛山电台
央广网
佛山力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