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2宗师传奇》中
面对青年黄梁来势汹汹的挑战,
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
气定神闲地自报家门
这一部电影不仅再一次将佛山功夫
推向世人面前,
掀起一股练习“咏春”的风气
同时,也将一代宗师——叶问
带到大银幕上
让世人知道,
佛山除了黄飞鸿,还有叶问!
这一尊传神的叶问陶塑像正是出自石湾陶塑大师——刘泽棉之手。
今年80岁的刘泽棉,出生在佛山石湾的一个陶塑世家,是“刘胜记”的第四代传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刘泽棉与石湾陶塑的故事。
我的生命就是艺术的生命
刘泽棉出生在佛山石湾的一个陶塑世家。刘泽棉的曾祖开设的“刘胜记”经营微型陶塑,也即“山公”,在石湾颇有名气。他的叔公刘佐朝是清末民初的陶艺大师。在家学渊源的耳濡目染下,他对石湾公仔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岁时就跟随父亲学捏石湾公仔。
年轻好学的刘泽棉,并不满足于家学传承,为了临摹学习最传统的石湾陶塑技艺,他曾在大热天里爬上佛山最古老的明清古建筑——祖庙。
“那时候祖庙刚好在进行维修,我就带着陶泥爬上去观摩,一边观察一边捏造,在屋顶上面一坐就是3、4个小时。”
在创作十二生肖陶塑的时候,刘泽棉还在家里养鸡,经常跑养猪场、以便近距离观察、捕捉动物的神态、动作。
“刘健芬:鸡年的时候,爸爸就叫妈妈买只公鸡回来,在家观察,有时观察还不够就把公鸡带回来工作室,观察公鸡什么时候最兴奋,捕捉它的动态。”
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佛山石湾窑属于民窑,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石湾陶塑最大的特点。刘泽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通过感悟和体验,对生活进行的再创造。
上世纪60年代,技艺日趋成熟的刘泽棉到佛山农村体验生活,被丰收在望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深深感染,于是以一个老农手捧清茶、舒眉笑脸的形象,塑造了人物陶塑《喜悦》。
改革开放后,陶艺创作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期。时值壮年的刘泽棉为了创作《十八罗汉》石湾陶塑,踏遍了山西、河南、云南、广东的佛寺、石窟。
“我们去了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广东南华寺等佛教造像的艺术宝库,去了大半个月,每天都在那观察罗汉。”
创新是石湾陶艺的根,创作要紧跟时代潮流
2013年,由刘泽棉领衔的佛山18位陶艺大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了300多件陶塑作品。在最后一天的专场拍卖会上,刘泽棉的陶塑作品《紫气东来》拍出了360万的天价,成为石湾公仔至今拍卖最贵的一件作品。
50多年的陶艺生涯中,刘泽棉大师硕果累累,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仍日夜在自己的工作室忙得不亦乐乎。正是陶艺带给他的这份快乐,使他从未有过“退休”的念头。
“今天石湾公仔多元化了,但传统是定海神针,要站稳脚跟,一定要把石湾的传统特色提升。”
小贴士:石湾陶与景德瓷的区别
从历史上来讲,石湾镇与景德镇,两地都有过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官窑御瓷文化,而佛山石湾公仔则是民窑工匠技艺,以实用为主,石湾公仔以雕塑见长,神似重过形似。
石湾陶塑
写实传神,秀美实用
无论是大型装饰
还是家居摆设
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但是,
你知道它们的制作过程吗?
点击观看视频
了解石湾陶塑的制作!
点击观看:《听佛山·文化匠心》之石湾陶塑
记者手记—邓之欣
在佛山的石湾公仔街,百米长街两边店铺林立,各款陶艺作品供人欣赏购买。而500年窑火不断的南方古灶,仍然在烧制石湾公仔。这不禁让人萌生这样的念头:这项非遗与其他濒危的“文化遗产”很不同,它是如此的生猛红火!
而就在我去采访的那天,刚好刘泽棉大师的外孙女伍蔚蔚也在刘泽棉和他女儿刘健芬的工作室里,祖孙三人都在进行陶艺创作。刘泽棉正在用传统的石湾陶塑技艺塑造一个古代人物,刘健芬正在制作的是动物造型的陶塑,而外孙女伍蔚蔚则正在创作她的“少女系列”,通过婀娜流畅的线条,展示少女的美。从他们的作品和技艺上,似乎能看到一种流动的传承,却又蕴涵着开拓与创新。但他们的作品都一样生动传神,尽在不言中。他们传承的不只是石湾陶塑技艺,更是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5月18日起,
佛山电台2017年大型融媒传播项目
“声音纪录片”《听佛山》
正式推出
每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样本
都将利用全媒体手段
以“声音”和“视觉”为形式
展现佛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听佛山·文化匠心》
第五集
《择一事终生,专注陶塑50载——石湾陶塑大师刘泽棉》
广播电台收听:
佛山电台FM94.6
网络收听:
央广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微博
佛山电台官网、佛山电台微博、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广播APP、花生FM
总策划:李先贵
总监制:梁敏
监制:刘新存、叶琳
编导:吴颖仪、冯家殷、伍时杰、邓之欣
本集编导:邓之欣
解说:霍立韵
音效合成:朱达峰
视频制作:力索文化传播
新媒体制作:林晓华、张云霞
指导单位:佛山市委宣传部
特别鸣谢:佛山市文广新局
《听佛山·文化匠心》联合出品
佛山电台
央广网
佛山力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