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 近日,“航展观察团”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下称“航天五院”)。作为本届航展的参展单位之一,航天五院将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等40余项展品亮相珠海航展。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经营投资与产业发展部部长邵文峰表示,这些展品将通过实物模型、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两年来,五院圆满完成了以北斗全球组网、嫦娥五号取样返回、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空间站核心舱发射为代表的多项重大任务,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邵文峰表示,截至目前,五院已经成功抓总研制和发射了300余颗航天器,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航天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

  多形式展示空间站组合体

  据悉,空间站组合体将以VR虚拟现实技术演示的形式,呈现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在航天五院,记者见到了空间站组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和核心舱的“兄弟”初样阶段电性舱,它与正在天上服役的天和核心舱是1:1的比例,具备真正投入使用的所有功能。

  航天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设计师张伟介绍,该电性舱前方圆形的节点舱是一个气闸舱,供航天员从这里出来执行出舱任务。中间的小柱段主要是航天生活的区域。后方的大柱段主要是工作、实验区。大柱段后面有后端通道,它连通货运飞船,供航天员取放货物。

空间站核心舱电性舱由前端圆状的“节点舱”、中间的“小柱段”和后面的“大柱段”组成。(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张伟指出,神舟十二号任务顺利实施,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了三个月,验证了很多空间站运营的关键技术。空间站核心舱的各项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将继续开展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组装建造工作。

  “神舟十二号两次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表明空间站核心舱支持出舱活动功能正常,也掌握了舱外人、机械臂和地面协同配合完成舱外作业任务的技术。”张伟说,“中国空间站正在开展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组装建造完成后,将开展长达十几年的空间站在轨运营,充分发挥太空实验室的作用。”

  “祝融号”火星车模型首次亮相

  除了空间站组合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也是航天五院此次参展的一大亮点。其中,“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备受瞩目。

  在“祝融号”火星车试验场,记者见到了“祝融号”火星车验证器的“真容”,与正在火星上服役的“祝融号”拥有类似的外形轮廓和功能,主要是在地面模拟“祝融号”在火星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祝融号”火星车(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据航天五院火星探测器火星车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介绍,“祝融号”的亮点之一在于它的主动悬架结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地外天体巡视器上配备主动悬架结构,“它可以在发射的时候将车体调低,节省空间,到了火星表面以后,自动抬高。”

  陈百超提到,由于火星表面光照较弱,“祝融号”的太阳翼还借鉴了蝴蝶翅膀的结构特点,既实现了较大面积,又保证了结构坚固。同时,“祝融号”上配备了我国新研发的集热窗,能使阳光高效透过,把光能转化成热能。

  “通过对‘祝融号’100多天的控制,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火星表面的环境特点,为后续的火星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百超说。

  全新展出东方红三号增强型平台

  本届航展上,航天五院还将展出最新研发的东方红三号增强型平台(简称东三E平台)。

  据航天五院东三E平台总体技术负责人熊晓将介绍,东三E平台具有“智能化、投资少、性能优”的特点,主要面向低总价、中小容量通信卫星的市场需求,匹配小型低成本运载火箭。

  此外,航天五院还将通过多个参展展品,展示航天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及其对经济建设和大众生活的引领作用。

  例如,北斗导航技术在高铁、渔业、电力、林业等方面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各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北京三号卫星、miniSAR遥感卫星等,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等提供遥感大数据支持;而卫星“通导遥”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更好地服务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记者 夏燕 官文清 实习生 陈晖 通讯员 刘锦蓉)

编辑:张胜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