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中外友谊的桥梁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或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与幸福。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9月22日,中秋节前夕, “大使夫人品北京——中秋美食文化鉴赏会”在北京宴宴会厅举行。众多中外使节及夫人齐聚一堂,一起做月饼、品岩茶、写书画、听昆曲、赏缂丝,度过了一个充满中国韵味的文化之夜。
合作组织副秘书长阿依扎达·苏巴阔热耶娃;厄瓜多尔公使克劳德·拉腊,公使夫人蒂娜赫萝·贝阿特丽兹;保加利亚大使夫人卡曼丽·绮丽,参赞夫人斯维特拉·斯帕索娃;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一等专家古丽米拉、秘书处吉尔松;阿曼苏丹大使馆秘书瓦尔黛·莎格斯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国驻法大使、原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及夫人;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中国前驻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王开文及夫人;原驻哈萨克斯坦等国大使周小沛及夫人;方夏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文慈;驻塞内加尔、尼日尔、刚果布大使夫人刘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特约理事朱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咨询创新发展处处长赵晗冰;中欧经济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田世虹;艺术家、著名歌手艾敬;北京宴董事长、俏江南CEO 杨秀龙等近40位中外使节和夫人、文化学者、艺术家参加了活动。
北京宴宴会大厅中,一曲古雅优美的古筝弹奏《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大使夫人品北京”中秋美食文化赏鉴会的序幕。活动由金话筒主持人,也是本次“大使夫人品北京”活动的发起人——杜月媚女士主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国驻法大使、原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先生致辞时表示:“中国有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国际友人远离故土,不能与家人共聚良宵,但也正是因为有诸位在此为中外友谊的建设与发展默默耕耘,才让更多的人此刻能够与家人共享团圆。”赵大使还向驻华使节和夫人们异地远方的亲人们问好,给他们送去中秋的问候,遥祝他们身体健康!
北京宴董事长、俏江南CEO杨秀龙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中秋传统美食——月饼的来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个圆圆的五仁月饼就寄托了中国人浓浓的情怀。五仁代表着五谷,寓意人们一年的辛勤劳作后,获得一个大丰收。而圆则寓意着团圆,天上明月圆,地上家团圆,人们在中秋圆月下吃月饼,吃的不仅是这一年的五谷丰登,更是家人的团聚。”
“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饮食习惯差异很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的月饼口味也各不相同,有包肉馅的,有包蛋黄的,有包豆沙的,甚至还有包小龙虾的……一个月饼包罗万象、包容万物,充分证实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
随后,中外使节及夫人们在中国面点大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亲自动手制作了月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与各国的睦邻友好,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开始了。活动中特别准备了武夷岩茶的品鉴,并邀请到国家级缂丝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曹美姐与来宾分享了“织中之圣”——缂丝,让中外使节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著名书画大师欧阳中石的关门弟子王忠友也现场挥毫泼墨,画出了象征幸福的红色鲤鱼,中外使节及夫人纷纷拿起毛笔,在画作上写下“我爱中国”等汉字,一起完成了一副代表中外友谊
美食无国界,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最博大、最直接的体现。北京宴为来宾准备了丰盛的中秋晚宴,一道道中华美食的呈现,以及每道菜品背后的故事,让中外使节和夫人们对中国的美食文化赞叹不已。
晚宴后北京宴向来宾们赠送了订制瓷杯和寓意“善行天下”的折扇,扇面上还有书法家挥毫泼墨的作品和藏头诗。
一场有意义的中秋节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既体现了北京宴作为中国企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担当和使命,又给中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中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世界人民都爱中餐,中餐企业在提供中餐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深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交流的平台,增进世界各国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沟通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展现文化自信,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