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交成都两会审议。在最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成都锁定未来“三步走”战略目标——
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
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未来的成都
将有哪些重要发展和改变?
“四定原则”实现精明增长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将坚持四定原则,科学配置要素,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坚持以底定城,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锚固绿色空间底限。全域划定三区三线,其中三区指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1%、22%和37%;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分别占市域面积的8.4%、18%和30%。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2847平方公里,在2020年国土规划规模基础上零增长。
坚持以水定人,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上限。从需求端预测,成都2035年人口规模为2400万至2600万人;从供给端预测,即以资源承载能力对发展规模的约束考虑,成都2035年可承载2300万人。因此规划确定,至203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
坚持以能定业,以能源资源的供给约束和节能减排为前提,确定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
坚持以气定形,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改善通风环境。中心城区延续扇叶组团式布局,东部城市新区呈带状组团式布局,全域构建“8+26”的两级通风廊道,并严格管控通风廊道边界,强化廊道地区用地、产业和建筑管控。
(资料图/视觉四川)
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
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成都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天府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建五级绿化体系,建设公园城市。
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加快实施全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形成串联城乡的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区域级绿道 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总计16930公里,是目前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也是城市优质生态资产。
增加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加快建设城市公园,其中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资料图/视觉四川)
以天府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成都将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类别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扩大成都历史城区范围,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66平方公里;增加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的数量和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占历史城区的面积比例由 7.2%增加到28.98%。
与此同时,发展天府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成都将深入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打造“双核两带十九片”文化创意集群和200条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国际性文创产业生态圈。
成都将把天府锦城建设成为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老城中优转型示范区,定位为成都千年立城的历史文化源点、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核心区域、践行“城市双修”理念的优化转型典范。
(资料图/视觉四川)
成都越来越美好
都来说说你住在哪里?
你对成都未来还有什么期待?
编辑: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