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广播媒体动态
汶川地震一年后再访干俊达
中广网    07月15日 09: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再囬彭州看望伤员

在莫斯科出发前

    中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 听众朋友,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记者传华再次采访了曾主动申请随俄罗斯医疗队,赶赴四川灾区参加救援的俄籍华人小伙子干俊达医生和他的父亲干德源大夫。

  干俊达是独生子,今年26岁,目前是莫斯科谢东诺夫医科大学康复医疗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的老家在重庆,6岁时,随父母来到莫斯科,在这里学习、成长。干俊达的父亲干德源曾是重庆中医研究所的针灸教授,现在是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医院的针灸大夫。

  去年六月初,刚刚随俄罗斯医疗队从四川地震灾区返回莫斯科的干俊达医生,曾同父母一道,应邀来到本台接受采访。一年后的五月十七日,他们父子二人又如约来到记者家中,再次接受采访。

在莫斯科为家乡父老弹奏

  干俊达首先要为家乡父老弹奏一首钢琴曲,他说: “父老乡亲们!现在我为你们演奏一首钢琴曲《乡愁》,以表达我对你们的思念……”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年前发生的事情: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面对友好邻邦中国突发的地震灾难,俄罗斯政府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总共向中国派出12架次飞机,运送约300吨的帐篷、被褥、食品、发电机等人道救援物资;俄罗斯的搜救人员在重灾区都江堰市成功救出了一位被困127小时的61岁妇女,成为当时唯一救出生还者的外国救援队;俄方还出动米-26直升机,援助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工作;夏季,总统梅德韦杰夫还邀请了地震灾区的一些中小学生来俄罗斯疗养;许多俄罗斯民众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抗震救灾表示支持,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大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当时,正在俄罗斯卫生部外科诊所做实习医生的莫斯科医科大学神经医学专业研究生干俊达,得知俄罗斯将派医疗队去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救援的消息后,在父母的鼓励下,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救援队。他以自己懂医学并精通俄语、会说中国普遍话和四川话的语言专长,获得了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批准。

在彭州红十字医院

  2008年5月20日,俄罗斯医疗队带着战地流动医院的充气帐篷及所有必需的医疗设备、药品、饮用水和食品,乘俄罗斯紧急状况部的伊尔—76专机飞到了成都,随即赶往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展开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在灾区的15个昼夜里,俄罗斯医疗队共抢救了约1500名伤员,其中有140多名儿童,实施了200多台手术,心理干预达100多人次。当时灾区险情连连,余震不断,许多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完成手术,他们的敬业精神和高质量的工作受到了灾区人民的好评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这期间,干俊达也和队里的其他医生一样,克服了水土不服、睡眠不足、食宿条件艰苦等种种困难。他既作医生又当翻译,把自己会俄文也会中文、懂西医也懂中医的优势结合起来,全身心地为伤病员服务,给家乡父老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2008年6月2日和6月16日,干俊达医生分别受到了中国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的嘉奖。

  一年过去了,灾区现在的情况如何?干俊达医生的生活状况怎样?他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有联系吗?

  父亲干德源说:“……儿子救灾回来以后,我了解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地震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俄罗斯政府对中国灾区帮助很大,派去了最好的医生。当时,飞机飞了十五个小时。在飞机上没有坐的地方,全坐在行李、箱子上,非常的困难,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到四川时,因机场被地震破坏,飞机降落有些困难,当时准备让他们跳伞,后来飞行员还是让飞机安全降落了。到那儿后,俄罗斯医生对当地的气候等多方面条件不适应,很多人中暑;饮食不习惯,肠胃方面出了问题;睡不好觉;工作非常忙碌。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都努力地工作。我儿子也尽自己的力量,当好助手、翻译,也参加一些医疗工作。这次对他来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现在还经常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回到俄罗斯后,他还非常关心灾区,经常通电话,了解那边的情况。他发现,那些伤员的康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选择了读‘康复医学’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正在学习。他马上又要回到灾区去看望那些伤病员,给他们一些医疗上的帮助。我觉得,地震带来的灾害很大,但人民的力量很强大,国家对国家的支援也很大。这种人性、爱心真正地体现出来了,团结起来能够战胜更大的灾难!我们衷心希望四川灾区的人民能够克服困难、建设起自己新的家园!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灾区回来后, 我觉得儿子长大了、变得比较成熟了。他说,这十几天里,他的眼泪都流光了,确实是很大的悲痛。今后一定要多关心灾区的人民,帮助他们。现在他正在自己的母校—莫斯科契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读康复医疗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 去年七月,我陪儿子一起回到了灾区彭州,专门到俄罗斯医疗队帐篷医院当时所在的场地去看了一下,还去了当地的红十字医院,很多伤员还未出院,我看到,他们都挺喜欢他,他在那儿又待了一个月。另外,俄罗斯医疗队的医生们回到莫斯科后,仍很关心灾区的伤病员们。他们给干俊达打电话,询问那儿的情况,听说有好转,都非常高兴。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医生,非常忙碌,现在又到其他国家救灾去了。”

  干俊达医生与记者进行了交谈: “去年从彭州灾区回来后,我很不放心那儿的灾民和伤病员。两个月后,我回到了当地的红十字医院看望他们,并与院长、主任进行了医术方面的交流。把我所学到的西医神经内科方面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他们也把这方面的中医知识教给我,我学到了不少。在彭州的一个月内,我发现了很重要的情况:康复,特别是心里康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指导病人,帮助、支持他们。所以,回到莫斯科后,我决定在母校—谢东诺夫医科大学读“康复医疗”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今后能更多地帮助灾区人民,消除伤口和心理上的伤痛,特别是心理伤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我一定好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后再传授给当地红十字医院的医生,以便更好地帮助伤病员尽早康复。”

  “我回到彭州红十字医院时,一些伤员看到了我,很高兴,有的流下了眼泪。他们说:‘干医生,谢谢你!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帮助我们,很感动,心里真的很高兴!’虽然刚刚过去两个月,我发现他们已有了好转:更乐观一些,对未来更有信心一些了。当地的灾民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怀和帮助,心里感到很温暖,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我从莫斯科经常打电话给彭州红十字医院的院长和主任,询问那儿的情况。他们对我说:‘谢谢你,谢谢俄罗斯的医生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回答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希望灾区的人民能得到更大的帮助’”

  “我现在边学习、边工作,从早到晚很忙碌,周六、周日也如此,挺辛苦的。但我不怕苦、不怕累,为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治疗和帮助而努力。从灾区回来后,我还常常想起灾民们所经历的失去儿女、亲人的痛苦,禁不住流泪。经历了这次锻炼,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成长,更勇敢、更坚强了,受益终生!我还希望不让父母担心,一定会不断努力,为他们争光、争气!”

  “我在国内的亲人们,包括在重庆和成都的奶奶、叔叔、阿姨、姑妈、大伯等从电视上看到我去灾区救援,都吓了一跳,也很为我担心。我在莫斯科的朋友们也如此。当我回到莫斯科时,他们说:你真棒!你一定很勇敢,很有爱心。特别是我现在读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他说,他知道我的这段经历后,感到我很有同情心、很善良,为有我这个学生而感到骄傲。”

  “现在我用四川话、用重庆话对父老乡亲们说几句:地震过去一年了。希望你们不要忘记,生活是永远向前进的,是会越来越好的!希望你们要勇敢、坚强,看得更远、更高,有很亮的光照着你们的未来!乡亲们,我衷心地祝福你们!祝你们的生活好起来!加油!”

  采访结束时,干俊达医生要为灾区的父老乡亲再弹奏一首钢琴曲。他说: “乡亲们,一年过去了,但你们的困难、你们的苦、你们的泪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我希望你们记住:生活是美好的!要看到美好的未来,勇敢地向前进! 我现在再送大家一首钢琴曲,是里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我希望大家记住:生活是永远往前进的,加油吧!…… ”

来源: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    责编:李志勇      
会议议程 更多...
·10日上午:广播发展论坛暨全球华语广播网会议开幕式及演讲
·10日下午:与会嘉宾做相关主题演讲
·11日上午:全球华语广播奖定评
·11日下午: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境外广播机构参加)、中国广播联盟宣传通气会
·11日晚: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
论坛综述
    广播发展论坛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3年开始创办的全球广播界年度性的国际论坛,旨在加强全球广播界的交流,促进全球广播的合作,推动中自创办以来,一个以“交...
中央台简介
33.gif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
贺信 更多...
·纽约中国广播网贺信
·澳洲华人电台贺信
·亚广联贺信
·澳华之声贺信
·联合国电台贺信
·加拿大中文台贺信
·中广公司贺信
·AIBD贺信
·香港电台贺信
·澳洲东方华语电台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