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方琳 张歆 田佩雯

两院院士是科研及硬实力的象征,两年增选一次。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湖北新增8位院士,两院院士总人数上升至81人,居全国前列。

湖北新增8位院士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4位,涵盖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等领域,最年轻的46岁。其中,6位来自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当选,成为湖北第一个省属高校自主培养的院士。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从0到1”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此次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4岁,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在基础研究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湖北新增4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武汉大学周翔、武汉大学宋保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

刘买利是我国生物波谱分析化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长期致力于核磁共振技术、方法和应用研究。在欧洲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选择回国,为我国波谱分析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生物核磁共振分析的基础性问题,建立了以W5命名的水/溶剂峰抑制方法,被主要厂商作为内置标准方法提供用户;依据“分离谱峰,不分离样品”的策略,建立了扩散-弛豫加权法,赋予核磁共振分离功能。他深入推进核磁共振波谱和成像仪器的自主研制和产业化推广,所在的实验室——武汉磁共振中心已经成为我国标志性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之一。

周翔长期致力于核酸化学生物的研究。通过小分子对核酸结构的识别和功能调控,开发核酸靶向药物分子和重大疾病诊断技术,取得了系统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推进了核酸化学生物学研究发展。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等。在今年2月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其主持项目“核酸的分子识别和调控”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高选择抗癌领域提供新策略。

46岁的宋保亮是此次增选中湖北最年轻的院士。2014年,武汉大学面向全球招聘生命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的院长,时年39岁的宋保亮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长。他是脂代谢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在细胞内胆固醇运输、人体胆固醇代谢稳态调控和胆固醇代谢新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其中,“进食诱导胆固醇合成的机制及降脂新药靶发现”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发现不仅揭示了人体的营养感应机制,还证明USP20可以作为新的降脂药物研发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将惠及全民健康。

谢树成围绕地质时期微生物这一地质学难题,形成了从技术方法创新到理论认识突破再到新学科拓展的系统创新链。他对地质微生物脂类的仪器分析与数据表征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了示踪古气候古环境的一系列原创性地质微生物指标。在陆地上,他利用这些指标发现了中国东部800万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湿古气候出现三极模态的空间变化规律;在海洋里,他发现了2.5亿年前最严重的动物大灭绝发生时一些地质微生物出现两幕爆发事件。他通过地质微生物的创新性工作,带动地球生物学这一新交叉学科在我国快速发展。

奋战国家重大工程

攻关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8岁。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本次院士增选中,中国工程院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贡献导向,坚持“四个面向”,重视候选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的贡献。

湖北新增4人分别为: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

傅正义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他在多功能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新结构与新材料体系探索、原位反应合成与制备新技术、高效烧结与加工新技术、材料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放弃美国丰厚待遇回国后,傅正义自己研制设备,筹建实验室,他自行研制和开发出多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合成与制备系统,在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若干新材料产品在高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中获得应用,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京广高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收获了无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它的总设计师,正是高宗余。“创新的目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不断进步。”这是高宗余最常说的一句话。从26岁参与设计武汉长江二桥初露锋芒,高宗余长期坚守在桥梁科研、设计、施工一线,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大桥设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交通强国事业和桥梁工程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徐卫林长期从事先进纺纱技术与纺织品领域的研究,围绕超高支纱、柔洁纱、特种纱、纱线差别化、纱线与制品检测等方面开展了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取得了突出成果。其中,在特种纱线领域,研制出高性能纤维纱线及其制品,利用该技术研制的“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为天问一号着陆过程“魔鬼9分钟”中的姿态调整提供保障。创新了不同蛋白纤维进行粉体化解构的原理,并发明了将其重构成纤维及制备成高性能纱线的技术。该成果帮助我国实现了在太空环境中使用的第一面纺织品国旗——嫦娥五号月面五星红旗。

邬堂春针对环境健康领域长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学难题,运用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作出了诸多贡献。揭示并解答矽尘暴露致肺癌和冠心病死亡增加的世界难题,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矽尘为肺致癌物提供了高级别证据,促进了中美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重大修订。新标准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尘肺、肺癌的发生。首次揭示家用固体燃料烹饪、取暖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是居民过早死亡的重要病因;揭示改用清洁能源是减少居民死亡的关键对策等。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为抗疫取得战略性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