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4月29日消息(记者张迪 通讯员张敏)实验室中,他头戴听诊器,“病患”发出的任何异响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控制台前,他紧盯显示屏,“病患”所有的参数都被他尽收眼底。然而他却并非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他的“病患”是汽车发动机,他便是被称为“发动机医生”的东风技术中心首席工种师杨军。
28年来,杨军始终如一从事发动机试验工作,带领团队扎根汽车试验研发一线,连续攻克多项发动机技术试验难题,为国产自主发动机顺利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他本人也荣获“武汉工匠”称号。
28载钻研 练出“听音识故障”技能
中医治病方法有“望、闻、问、切”,其中“闻”是指通过听病患气息,判断病灶所在。而被称为“发动机医生”的杨军也掌握着“听音识故障”的技能。
“正常发动机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是有规律的,一旦任何部位出现故障,都会在发出的声音中有所表现。”杨军介绍,发动机在工作时的声音很大,一般人听到的都是嘈杂的声音,但是长期从事发动机试验的工作人员,却能从发动机运作时的声音中识别音源,从而推断发动机出现故障的部位。
杨军用听诊器监测发动机工作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杨军表示,发动机试验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发动机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故障,若是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源头,则会使整个发动机试验被迫中止,因此能够在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第一时间通过声音判断出故障原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试验效率。
“那时我的团队刚刚建立,成员的发动机试验经验普遍不足,试验装备也不比现在,很多故障都是靠‘听音识故障’的技能排查出来的。”杨军回忆,有一次他在凌晨接到团队成员的电话,称正在试验的发动机突发故障,在场成员都无法找出故障源,试验被迫中止。等他赶到现场后,通过发动机启动后的声音及运作状态对各部件进行排查,最终锁定了故障源头,使得整个发动机试验得以继续。
杨军在实验室中观察发动机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会‘听音识故障’,这项本事可不能靠师父教,因为不仅发动机故障的声音难以用语言表述,每个人对于声音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只能靠自己积累经验。”杨军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时他就在发动机测试岗位,那时带他的师父常常用一把螺丝刀抵住正在工作的发动机,利用骨传导声音的原理辨别发动机是否运转正常。那时,杨军觉得这项技能十分神奇,便利用各种实践机会积累发动机相关知识,最终经过多年的钻研,他也成为了一名可以“听音识故障”的“发动机医生”。
“教”“练”结合 打造一流发动机试验团队
“一个人走一万步,不如一万个人走一步,我的工作重点不仅是确保国产自主发动机顺利通过试验投产,更是要把‘好苗子’培养成能力过硬的骨干,让他们为国产自主发动机试验事业贡献力量。”杨军告诉记者,2009年,东风技术中心发动机试验室尚在筹建中,但东风首款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动机开发验证工作就已经启动,而他作为发动机试验工作的牵头人,手下却仅有一支6个人的小团队,试验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堆满发动机零件的实验室 (央广网记者 张迪 摄)
“那时候除了我,团队里都是刚毕业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对于汽车发动机试验一窍不通,我们团队只能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杨军回忆,那时他每天早上6点多便赶到实验室,晚上11点多才下班回家,休息期间还要时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赶到实验室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利用试验机会,手把手教团队成员熟悉发动机试验的每个步骤,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最终成功完成试验工作。
除了在试验阶段向团队成员传授发动机试验的相关知识,杨军还时常组织各种“技能比赛”及“驻店服务”,通过竞赛及驻店服务实践,团队成员走出实验室,接触到了汽车发动机在实际应用情况下的工作状态,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应对多种场景下发动机故障的专业能力,也为团队积累了在实验室中遇不到的发动机故障案例,进一步充实了团队的“经验库”。
杨军与团队成员分析实验数据 (央广网记者 张迪 摄)
“我刚加入团队时对于发动机试验一窍不通,是杨工手把手地教我,现在我也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给更多新人‘引路’。”团队成员杨磊告诉记者,发动机试验分为多个阶段,杨军设定了轮岗制度,刚加入团队的新人每个季度轮换一次岗位,最终杨军会根据他们在各个岗位的表现,为他们分配最适合的岗位加以培养。
实验室内的发动机试验设备 (央广网记者 张迪 摄)
通过多年对团队成员的培养,目前杨军的发动机试验团队已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60人,多名团队成员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团队内人才济济,不少团队骨干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从发动机组装到发动机试验结论撰写的全流程。多年来,团队已完成技术攻关4项,并多次承办技术专项技能竞赛和创新成果评选,发布成果100余项,先后助力C10TD、C15TDR、MHD三款发动机顺利试验投产,为国产汽车发动机的试验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杨军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猛,作为一支从事汽车试验投产的专业团队,不仅要持续深耕发动机试验领域,还要与时俱进,把与发动机领域“打交道”的经验与新能源汽车电机研发测试有机结合,换个“科室”坐“门诊”,将团队成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事业贡献力量。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