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刘琴)12月21日,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第九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县域经济。省经信委透露,我省县域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4590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19540亿元,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59.1%升至60.5%,年均增长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强则省强。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建民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县域经济进入实力提升、转型加快、结构改善、后劲增强和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一批“排头兵”县市区实力增强,10个县市区GDP过500亿元,宜都、大冶、仙桃、枣阳步入全国县域经济先进行列。今年前10个月,县域完成投资17448亿元,同比增长1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6亿元,增长11.1%。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全域谋划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坚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主体、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打造美丽县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六大举措探路县域体制机制改革
五年内,力争培育三至五个“千亿县”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文娟通讯员刘琴
“县域经济的‘基石’地位日渐巩固,正在由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成为重要支撑,我们将引领县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12月21日,省委宣传部“湖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新闻发布会上,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建民表示。
提升发展质效
“十三五”末占比62%以上
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的60.5%,但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实体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较突出。
省经信委介绍,将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效,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以万企万亿工程、工业千项精品工程、“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等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渗透融合,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重点扶持100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成绩突出单位进行奖励,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74家;着力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谋划和实施好一批发展前景好、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放权力度,精简审批事项,扎实推进减税降费、降本增效等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尊商重企的良好氛围。
力争“十三五”末,县域经济占全省比重提升至62%以上,县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46%左右,GDP过300亿元县市区发展到40个、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20亿元县市区发展到38个。
增强发展后劲
再推二三个“全国百强”县
“经济强县不多、强县不强、强县不优,‘强县力弱’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王建民介绍,省经信委正在研究探索县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支持措施,拟在全省打造一批经济强县板块,引领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据了解,将主要从六个方面加大支持: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做强名企、做优名品、做响名牌”工程,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激活金融要素,更有效地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省级投融资平台等作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各类资本到经济强县建设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事业投资经营公平准入竞争环境,不断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投资项目并联高效审批机制,实现在线审批“一张网”全覆盖,在强县试点项目报建阶段承诺审批机制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经济强县发展用地,对企业“以亩产论英雄”,在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
省经信委透露,力争经过5年的发展,培育出3个至5个GDP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再推动2个至3个有成长后劲的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将20个左右成长潜力大的县市整体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县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