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2月1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杜巍巍 高婷)12月13日上午,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手术医生,挑战泌尿外科“最难手术”——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顺利完成。

  

  图为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手术现场 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瑜

  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医院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刘修恒教授。手术台上63岁的成爹爹,是一名膀胱癌患者。医生先在成爹爹腹部打了4个直径1厘米的小孔,达芬奇机器人的4只机器手臂通过小孔插入腹腔。刘修恒教授并未出现在手术台床前,而是坐在一旁的控制台边操作。陈志远、余伟民两位副教授,则通过显示屏,时刻“监督”机器人的工作进度。

  刘修恒眼前的屏幕里,病人体内的肿瘤等器官组织,就像以往开放手术中眼睛看到的一样,是3D立体呈现。随着手指轻微移动,精巧的机器人手臂听话地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精准完成病灶切除、吻合处理等工作。

  由于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十分精准,要求病人在手术中必须全程保持“安静”,需要麻醉医生的高度配合。最终在麻醉科主任夏中元教授团队的完美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极少。

  据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配备的全球顶配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超清晰3D影像系统,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逼真;多角度自动切换的智能图像处理功能,使得肿瘤等全方位无死角地暴露在外科医生的视野之中。机械手臂更加纤细,具有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可完成各类高难度的精细手术;机械手臂更长,活动范围更大,切除部位比较“刁钻”的肿瘤也是游刃有余。

  刘修恒表示,坐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达芬奇控制台,拥有3D高清的手术视野,比传统腔镜的二维平面更精准,同时大幅降低了医师在复杂手术中的体力消耗和劳动损伤。而对于病人来说,用达芬奇控制台进行手术的创伤非常小,极大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达芬奇让病人痛苦更小、花费更少。

  记者了解到,从2002年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开始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师培训工作。医院多位专家分批次到美国、意大利等国接受规范培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表示,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和微创精准医疗技术在人民医院的广泛使用,极大提升了人民医院疑难病症诊治水平,造福更多病人,也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