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湖北黄冈遗爱湖,冬日暖阳映照得湖面波光粼粼,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此召开。
一年前的12月2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年来,武汉城市圈按照“九个城市就是一个城市”,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加快同城化步伐。截至目前,90项年度任务已完成61项,形成了九市同心的共识、破题开篇的基础、加快推进的势头。
创新同频:“科创飞地”搭起桥头堡
开园不到半年,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学园路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就已有常驻办公人员385人,52家签约入驻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入驻,成功架起了黄石积极对接武汉、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桥头堡。去年10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正式揭牌,成为湖北省首个在武汉建立的离岸科创中心。今年,6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正式开园。
借助这一平台,黄石上达电子等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惠晶电子与武汉光迅科技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
通过“企业出题、部门领题、高校答题”方式,入园的黄石企业研发中心还与高校组建30个技术创新团队,柔性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61名,共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武汉高校院所100多项科技成果在黄石转化应用。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携手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设立10亿元科创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区域内创新项目。黄石、黄冈相继在汉设立离岸科创园等“科创飞地”。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陆续向孝感、黄冈开放端口,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实现线上共享,为城市圈城市解决技术需求20批次,推荐企业15家。
产业同链:补链强链搭起“1+8”产业格局
鄂州葛店开发区,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占地约757亩,是葛店开发区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新兴产业项目。生产的微发光二极管氮化镓芯片、砷化镓芯片、4K显示屏用封装三大产品,将为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显示面板厂商产品配套。
鄂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葛店开发区正精准对接武汉,与光谷围绕“光芯屏端网”联手补链,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千亿级规模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为补链强链,东湖高新区所属国企湖北科投,与葛店开发区组成联合投资体,共同投资40亿元,吸引湖北芯映光电项目前来落户,成为三安光电的下游客户。
省发改委介绍,随着武汉科技创新成果和部分优势产业在城市圈内有序转移,城市圈“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智能制造、大健康等相关配套产业在周边城市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鄂州葛店开发区187家规上企业中,有130多家与武汉有产业链协作关系;孝感全市规上企业1100多家,汉资有200多家;咸宁高新区50%以上的企业来自武汉企业投资。“主链、研发、融资在武汉,配套、制造、投资在城市圈”的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交通同网:“一日生活圈”加快形成
12月2日,鄂州红莲湖片区未来三路华容段已建成。作为通往光谷的主干道,未来三路在路侧安装了边缘计算、激光雷达、5G网络等智能化设施,实现了“人、车、路、云”协同管控。红莲湖位于武鄂交界,紧贴光谷,武汉与鄂州之间总共10条断头路,其中5条便位于红莲湖片区。目前园区北部正在兴建“九纵六横”15条市政道路,全面对接光谷。
省交通厅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加快打通33条断头路、瓶颈路,年底将有3条打通;新开通5条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地铁11号线三期,签署汉孝市域铁路框架协议,“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正加快形成。
以民生小切口做好同城化大文章,增强城市圈市民的获得感、认同感,是同城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武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城市圈重点开展政务服务“跨城通办”,首批106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已纳入“一圈通办”,累计办件83971件,其中武汉办件量达53360件,缓解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
与此同时,推动住房消费“互认互货”,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达1949笔、逾6.4亿元,其中,8市在汉贷款618笔、逾2.41亿元。
扩大医疗服务“跨城共享”,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25.92万人次,总费用65.66亿元。推动旅游景点“跨城通赏”,启动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上线景区62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成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