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湖北省经济工作会重点任务解读:2017湖北经济这样干

2017-01-03 09:13:0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刚刚走过的2016,是既特殊又困难的一年。特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事关长远、影响全局;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洪涝灾害叠加,湖北经受了双重考验。

  2017年将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尤其重大。

  新的一年,新的长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在“稳”,着眼点在“求”,目的在“进”,湖北儿女将奋发有为。

  本报权威解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敬请关注。

  力争亿元项目超万个

  “定海神针”稳增长

  关键词 稳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稳增长目标?

  有效投资对稳增长有“定海神针”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关键是选准方向。会议提出,突出产业投资,在抓好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灾后重建等领域投资的同时,将投资重点转向产业发展,转向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突出民间投资,开展“PPP项目落地年”活动,加快建成一批示范项目。突出重大项目,今年亿元以上项目力争超过1万个、投资超过2万亿。

  推动消费升级,也将增强消费拉动力。会议要求着力扩大服务消费,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推动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五大幸福产业加快发展。着力促进中高端消费,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抓好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和“三千亿产业培育工程”落地,以信息软件、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为重点,深入推进跨界融合。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将推动形成多级带动、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会议提出,全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3-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地级市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继续支持20-30个经济强县建成新的增长节点,推进各类新区、开发区、产业园二次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发展新高地。“稳中向好,但稳中亦有忧。”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表示,今年稳增长任务艰巨,必须重点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四个机制促创新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资源禀赋看,我省缺煤少油乏气,要素驱动是我省之“短”;作为科教大省,创新资源是我省之“长”。会议认为,面对新一轮区域激烈竞争格局,唯创新者赢,唯创新者强。未来,我省必须扬长避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将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实施创新驱动,主要靠“三靠”。

  一靠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时看不清、把不准的,不要急于“封杀”。另一方面,要紧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二靠提高创新能力支撑。要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不断优化创新平台,让创新成果广泛覆盖一二三产业。

  三靠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建好四个机制:项目发现机制、产业培育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部门创新融合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特别是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人才是湖北、武汉最大的优势。”武汉优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龙说,该公司400人的技术团队中超过一半来自在汉高校,其余40%左右高端人才基本都是从沿海“回流”武汉的,吸引人才上一定要有更有效的激励措施。

  打造改革开放新标杆

  武汉襄阳宜昌加快自贸区建设

  关键词 扩大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我省开放条件好,但开放程度低,外贸依存度低于中部和全国平均水平,是唯一需经过两省才能到边到海的省份。要切实破除内陆意识,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要求,湖北要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省拓展发展空间的最好契机,必须主动融入、主动对接。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统筹推进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我省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度对接,抓好国际产能合作签约项目协调衔接和落地投产。

  要更大力度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自贸区是开放开发的高地,更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要彰显特色、差异发展,成为我省改革开放新标杆,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指出,要更大力度引进来、走出去。全省要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形成吸引外来投资的“强磁场”。要更大步伐走出去,加大汽车、机电、通信技术等优势产业出口,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新市场,打造国际品牌。

  树立同风险赛跑意识

  严禁违规担保违规举债

  关键词 防范化解经济风险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风险点增多。会议要求,树立同风险赛跑意识,努力跑在风险前面,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会议提出,我省当前要着重化解的经济风险包括三类:金融风险、非法集资和债务风险。从金融风险看,我省正处在化解金融风险的时间窗口,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摸清风险隐患,提高监管能力,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从非法集资风险看,目前非法集资形式多样,隐蔽性越来越强,一旦案发,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严防蔓延;从债务风险看,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严禁违规担保,严禁违规举债。

  会议提出,我省直接融资占比低,企业债务负担重,必须下大力调整债务结构,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切实支持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和企业自主协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为企业扩大股权融资创造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守土有责、敢于担当,把工作关口前移,虑之于未有,防之于未然,力争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防范风险的成本远远低于化解风险的代价。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编制资产负债表,监控和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再为企业减负800亿元以上

  坚决扭转“脱实向虚”趋势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拎衣要拎“衣领子”。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主抓手,要以更大力度向纵深推进。

  要更大力度“去”,省内煤炭生产企业两年之内要全部关闭;更大幅度“降”,再为企业减负800亿元以上;更有效地“补”,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坚决扭转“脱实向虚”趋势,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突出抓好“三动”:集聚要素拉动、利用“风口”推动、提升品质驱动。打通各类要素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力度和强度;重点抓住两化融合、企业重组两大“风口”,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要刚柔相济重振制造业雄风,“刚”就是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上闯出新路子,“柔”就是要在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实体经济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三保三增”,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村稳定,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重振制造业雄风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表示,通过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跨越,着力提升湖北制造核心竞争力,湖北就能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法无禁止即可为

  更大力度推动简政放权

  关键词 关键性改革

  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提高“放管服”改革的含金量,扩大改革受益面。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既授权必须为。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要通过清单管理,更大力度推动简政放权。

  坚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运用智能监管手段,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无论财政困难有多大,要下决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今年营改增减税300亿元必须落实到位,让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下决心打破支出结构固化僵化格局,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不能让宝贵的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更大力度盘活存量,更加精准用好增量。

  在国企改革方面,会议明确,改革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省出资企业股权多元化,鼓励民资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国企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消除隐性壁垒,加强对各种所有制法人产权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忠斌表示,关键性改革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唯有把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抓紧抓实,才能筑牢发展根基,增强内生动力。

  两年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90%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关键词 绿色崛起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会议指出,湖北是长江之腰,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责无旁贷。

  会议强调,要善于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大保护前提下,寻找新机遇,培育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保护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一是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坚决向污染宣战,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把水污染治理作为头号战役,确保水资源明显改观。省级工业集聚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今年全部建成使用,两年时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大气污染物排量稳步下降。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力争两年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 90%以上。

  二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严格实行沿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再大的投资、再大的项目,只要破坏生态、影响环境,都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水强度的“双控”,重点抓好20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十大行业清洁化改造,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发展,提高节约集约发展水平。

  三是严肃环保督察问责。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形成督察问责威慑力。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高考核绿色权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确保128万人脱贫

  突出抓好“五基三严”

  关键词 民生福祉

  今年是我省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深化之年,必须确保128万人脱贫、1520个村出列、9个县摘帽、40万人易地搬迁。要紧盯“准”“实”二字,精准精细、务实扎实,突出抓好“五基三严”,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制、严禁弄虚作假、严防数字脱贫。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将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力争今年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去产能安置职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增加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就业新生力量。

  在社会保障上,加强社会保险、救助、慈善、收入分配、棚户区改造等方面资源统筹,兜住兜牢困难群众民生网底。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确保各项社保标准按政策及时调整提高,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有效对接,确保今年实现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双敏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改善民生才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经济工作会;湖北;解读;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