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汉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耿世文(左)走进长江日报“街力赛”直播间。长江日报记者 肖僖 摄

【街道名片】

江汉区汉兴街道

汉兴街道地处江汉区最北端,北枕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西隔园博园与硚口区相望。

在江汉区,汉兴街面积最大、人口最密集:辖区面积8.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2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三分之一。

这里,“老中青少”数代居民汇聚,多级需求共存;高新产业区与“城中村”紧邻,多元需求迭出。

需求复杂,需以创新思维“破局”,汉兴街道迈出多个武汉社会治理“第一步”:

2016年,这里走出武汉第一个“网格员”,成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起点;2022年,这里在全市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改善居民环境。

老有颐养,青有岗位,少有优教,汉兴街正在构建“全域全龄友好”家园。

□长江日报记者杨菁乔驰

通讯员朱素芳夏津明

6月8日清晨,江汉区汉兴街道红光小区的居民与往常一样,迎着朝阳上班上学,与进小区施工的师傅们错身而过,点头示意。

这些来自北京一家建筑企业的师傅,今年3月以来一直在这里参与小区改造工程。明年年中,红光小区的基础设施、景观绿化、便民服务点,将在他们手中焕然一新。

引入社会资本加速老旧小区改造,这是武汉街道的首次尝试。

“按照传统模式,政府全额出资,小区的更新速度要慢一些。”6月8日,汉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耿世文在长江日报“街力赛”直播间直言:“面对居民的多种需求,我们是竭尽所能,快速响应。”

汉兴,这个全区人口最密集的街道,一直在实践:提供最密集的服务,努力让每一位居民幸福满满。

■兼顾每一位居民的“刚需”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淡蓝色的墙壁上洒下印记。91岁的宋立斌眯着眼睛坐在椅子上,电视机里的画面正在不停切换。这是宋立斌住进汉兴街吉年颐养中心的第2年。

去年3月,这个养老中心在江汉里社区开张,宋立斌成为第一批“住户”。

在此之前,宋立斌已独居13年。因为腿脚不便,在70多平方米屋子里拖一次地,这位老人需要花1个多小时;买菜只能靠比邻而居的二儿子。想到二儿子年近七旬,他也于心不忍。

一次饭后遛弯,小区养老中心正在验收,宋立斌凑过去问了价格,决定搬进去。“不给自己添负担,不给子女添负担。”宋立斌说,家门口养老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再操心生活琐事。

每天早上6时30分醒来,一瓶开水已放在床头。不用洗衣做饭,到点三菜一汤就送到房间。

智慧养老有了,颐养中心做了适老化设计,床头一键呼叫,护工会马上赶到。

休闲娱乐也有了,宋立斌跟室友聊天、“听”电视。

宋立斌所在的江汉里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40%以上。而在整个汉兴街,60岁以上老人3万余名和80岁以上老人3000余名,占全街人口的13.7%。

“为老服务”成为刚需。汉兴街道设立13个为老服务网点,辐射服务辖区20个社区,今年,还将新建3个为老服务场所,达到一定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特殊补贴和免费餐。

耿世文介绍,未来,街道还将增加家庭养老床位(家庭式)、安装更多适老化设施,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优养。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刚需”则是优质教育。江汉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汉兴街道,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知名幼小初高的无缝衔接。

年轻人最关心的,是就业和创业。辖区内的“江汉创谷”,人才集中,住房需求大,附近的桃林社区就有六七个人才公寓,租金实惠,大学生可以拎包入住,还能定期参加交友活动。

更多的生活便利,汉兴街道一并给予。

华中地区首个5G公园、若干口袋公园、两条全景观道路……居民们推门可见景。

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广爱医院等8家医疗机构,居民就医选择多;10处各类市场,9处大型商超、商圈,购物也有多样选择。

■武汉第一批网格员从这里走出

6月2日上午,艳阳高照,在汉兴街道潇湘里社区,网格员祝双全正在巡查,挨家挨户检查社区门店的消防安全。这样的日常任务,他已经“刷”了近7年。

祝双全初次成为“网格员”,是在2015年。他清楚记得,他当时带的第一个网格是水仙里社区10网格。

那一年,武汉市启动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汉兴街道成为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试点。辖区被划分为233个网格,每个网格大约按300户800人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作为“全科医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当初,我们的网格工作主要面向社区流动人口”。

2016年,武汉市召开现场会,全市推广“网格员”经验。“网格员”由此走入千家万户,广为人知。

“如今,我们的服务对象囊括辖区所有居民、商户。”祝双全负责2个网格900多户居民。网格里有多少老人、多少孕妇、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门店商户的内部结构,都得心中有数。

越来越多居民通过微信、微邻里等线上方式反映问题,“我们随时都要查看手机,及时回复”。

服务社区多年,祝双全觉得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感来自居民。走在社区,一声声“祝师傅”,都是沁入心肺的鼓励与支持。

■每一位居民为“家园”努力

6月6日,江汉里社区“老街坊新生活”展馆又迎来一批新的参观者。

市委党校的老师们,带着区里的党员集中学习,现场讲授百年党史,与街道共同开展党课学习,指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这里是市委党校设立的校外实践基地,也是“红心圆·汉兴联盟”区域化党建的一个平台。

汉兴街道将辖区内外90多家单位,吸纳进入街道“大工委+6个专委”和社区“大党委”,为基层治理凝心聚力。

联合省、市铁塔集团,汉兴街道在华安里安装的71个“智慧之眼”,织成的这张物联网,负责日常安全监控、隐患提前报警、自动取证保存等,建起消防预警、违搭告警的综合业务平台,成为数字化管理样板。

联手省邮政规划设计院,汉兴街道打造“云企汉兴”线上平台,串联、融合辖区内上下游企业,让政府、企业、银行聚力合作成为可能。

耿世文介绍,今年,汉兴街道与共建单位共签订服务项目清单9大类、443项,后续还会更多。

而让耿世文感动的是,很多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我们街道的志愿者特别多”。

成立不到2年的江汉里社区,常住人口4400余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因城市更新改造,从老里分搬进高楼房。

在社区的倡议下,老街坊们成立“一呼百应”志愿服务队,参与清洁家园、维护秩序,邻里调解等,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定期入户,开展“敲门行动”,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困难群体,提供助老服务和精神慰藉。

去年夏天,一次突降的大暴雨中,志愿者陈长清在渍水中巡查小区,走到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时,发现排水沟被枯枝树叶堵塞。他就扑下身子,用手一点一点掏开排水沟出水口,直到排水口通畅。

时隔近一年,这个画面仍在耿世文脑海中挥之不去:“居民的理解、配合、支持,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动力。”

编辑:朱娜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