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脱贫之后靠什么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每个贫困村都面临的问题。在湖北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的渔山村,这两天正在举行创业培训,帮助村民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
驻村日记
5月11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六 阵雨
渔山村连续两个上午的创业培训,在雷雨声中开始。
“这个技术培训到我们村里来,大家看到现在政策这么好,不光是等上边的政策,我们要靠自己,来看如何发展……”鹤峰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的谷成协主任说,希望通过技术培训,让村民们不光靠政策脱贫,而是可以自己动手,发展产业,“今年都脱贫以后,到明年开始致富奔小康的时候,你们又可以走到最前边。”
政府给修好了路建好了房子,脱贫以后自己要做什么?鹤峰县国鑫家庭农场负责人喻明国在跟村民讲授养蜂经验之前,也说到这个问题。他的产品得过湖北好蜂蜜金奖,最贵的要卖到600多块钱一斤。他开玩笑说,城里人穷得只剩下钱,就喜欢山里原生态的东西,关键要看村民们能不能拿出真正的好产品。
渔山村不少人家都养了蜜蜂,用的是老式的原型蜂桶。喻明国昨天就到村里后山和前山走访过,他觉得这里环境好、蜜源丰富,适合发展养蜂产业,但是目前交通状况稍差,不利于输入种蜂和后续技术回访,另外就是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喻明国讲完之后,返乡青年周波和田方雄到旁边跟他交流,互相加了微信。喻明国说起他的产业扶贫项目:交1万5千多元学费,包吃包住学习三四个月,学习期间养蜂产蜜的收益归学员,学成之后如果能带动村里其他人发展养蜂产业,返还1万元学费。
村干部也打算派一个人去跟喻明国学养蜂,但是在具体人选上拿不定主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感兴趣、学习能力强,但是有的要照管家里的茶叶加工厂,有的没有成家,担心学成以后还会出去打工,不能长期起到带头作用;三四十岁的人,家里又有老人和牲畜、庄稼,很难离开三四个月。村干部准备明天培训的时候再听听村民的意愿,争取赶上今年春夏季节蜜蜂繁育的阶段,尽快学成归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白杰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