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代表故事︱首吃螃蟹吃出“蝴蝶效应” 村里走了苍蝇来了蜜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以前村民是‘跟着苍蝇找厕所’,现在是‘跟着蜜蜂找花朵’,人大代表进村驻‘站’后,村庄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今年9月召开的常德市鼎城区人大代表实践站流动观摩会上,常德市人大代表赵金秋这一席顺口溜“溜”成了反映当地乡村振兴成效的金句。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金”言“秋”语如此生动,是因为“春天里”有奋斗的故事。拿赵金秋自己的话说,自身没有参与实践站的建设,不可能有这种脱口而出的体会。
赵金秋(前右一)在常德市鼎城区人大代表实践站流动观摩会上做介绍。
走了苍蝇,来了蜜蜂
苍蝇和蜜蜂,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
苍蝇聚集的地方,一般又脏又臭。吸引蜜蜂之处,往往是鸟语花香。
小细节,往往能反映大变化。同一个地方,如果走了苍蝇,来了蜜蜂,环境的改善不言而喻。
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枫林口村、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等地的人居环境,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便发生了这种“蝇走蜂来”式蜕变。
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颠簸不平的泥巴道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臭烘烘的烂泥塘变得清澈见底……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鼎”级乡村美景图。
神奇变化背后,有一股非凡力量。
今年3月,赵金秋等人大代表进驻实践站后,发挥各自优势,引导和带动村民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文明乡风。
从事水泥生产的赵金秋,为多地乡村振兴事业免费提供水泥,用于道路、沟渠、屋场等地的硬化,消灭让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裸露路面,助力打造净、亮、美环境。
建屋场、修文化广场、改造农户庭院、硬化道路、水塘清淤……今年以来,在人大代表助力下,鼎城区多个村(社区)悄然开展人居环境的“净化、亮化、美化”行动,发生着一天一个样的变化。
鼎城区乡村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上半年出去打工的村民回来看到这一幕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这还是自己的家乡吗?
发生蜕变后的鼎城区草坪镇枫林口村。
第一个吃螃蟹
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乡村振兴战场,赵金秋等人大代表打过不少硬仗。
在鼎城区人大常委会的号召下,古道热肠的赵金秋进驻实践站,想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干出一番乡村振兴事业。
没想到,刚进站就听到了“不看好”的声音。起初村民对实践站并不感冒,在一些行动上也不配合。因为以“站”命名的平台在农村并不鲜见,有的用来接待群众,有的用来收集意见建议,真正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多。
因此,赵金秋进站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扭转村民的成见,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实践站“实”起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草坪镇枫林口村是鼎城区首个建人大代表实践站的地方,承担第一个吃螃蟹的重任,没有现成模式可搬,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刚开始群众的不信任和消极应对情绪,作为“站”内一员,赵金秋等代表一户户上门做工作,一家家走访拉家常,同坐一条板凳向村民说实践站的功能,促膝谈心诉人大代表的情怀。
赵金秋说,当时为了统一村民思想,只能用笨办法做群众工作,有的村民家里去了三四次,有时还吃了闭门羹。
鼎城区蔡家岗镇延寿庵社区一角。
产生蝴蝶效应
人心都是肉长的。
赵金秋等代表软磨硬泡做村民工作,带着资金和物资进村搞建设,感动了乡亲们。村民迅速转变角色,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变为自觉自愿的主动参与者。
在人大代表的带领下,村民们拆鸡笼、迁猪圈,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枫林口村娄家咀一名村民甚至主动从外地回来把自家的祖坟迁走,为建设让路。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赵金秋等代表在大力提高乡村颜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动员各方力量,一并解决了村里水、电等民生设施老化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从破题到解题。终于,赵金秋等代表在枫林口村娄家咀打了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胜仗。这一仗意义重大,鼎城区以此为样板产生了人大代表实践站建设的蝴蝶效应,其他地方的人大代表实践站陆续建了起来,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
建设中,实践站不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在保持乡村原貌的基础上巧施微手术;不大包大揽脱离群众,发动村民充分参与。同时注重形成长效机制,不搞一阵风。
赵金秋表示,人大代表所作的一切让村民有了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自然就提高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
“很多没有建实践站的村(社区)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能否在他们村(社区)也建一个。可以说,现在想停都停不下来了。” 赵金秋说。(记者 吴公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