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8 15: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本页 关闭
由于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古诗词等“中国特色”词汇,正在各地热映的进口电影《黑衣人3》、《马达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迅速成为聚光焦点,甚至超越电影情节和明星,成为噱头。(《中国青年报》6月19日)
我以为,说中文字幕中的网络词汇抢了电影情节和明星的风头,这可能有些夸张。2006年上映的《加菲猫2》,就根据片中人物带美国南方口音的特征,把“非常”译成了“灰常”;后来,《功夫熊猫2》中阿宝也说过:“把神马都当作浮云。”
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学生放过一部原声喜剧电影,当字幕中突然出现网络词汇“我勒个去”时,学生们都兴奋到了极点,这似乎引起了他们共鸣。字幕翻译中偶尔出现些网络词汇,正是气氛的一种调节。当然,这牵涉到受众即观影的是经常上网的人还是对网络不太熟悉的人。大学生们大都熟悉网络,自然对网络词汇再熟悉不过了。
字幕翻译要考虑到受众,因为观影人群的年龄各不相同,而民间字幕组的翻译很多是为网上传播,受众大多为网民,其翻译的创造性较大,不受太多限制。再说,由个人创造性发挥,这样的译本终归是好事。
我不赞同一些人动不动就拿翻译的标准来说事儿。要说标准,网友所指出的“流行用语太多”或“个人发挥有点过了”之类的毛病,也很难确定,因为没人规定一部电影必须要用多少个网络词汇。至于“个人发挥有点过”,也完全是每个人的感觉,因为“过于忠实”或“过于创造”并没有可以定性的标准。
观众的关注和译者的关注焦点可能完全不同,译者更在乎翻译的准确性,如关键数字和人名绝不能出错,历史背景不能搞混,这往往是观众不太容易觉察的方面;而一个在译者眼里不过是随意发挥的网络词汇,就有可能撩动公众神经,成为媒体、网络热炒的新闻焦点,盖过了电影本身,这也许就是传播的力量。
电影主要是个娱乐产业,字幕组的翻译终究也是为娱乐大众服务,也正如《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者贾秀琰所说:“翻成这样完全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娱乐一下,一点也没想要哗众取宠。”字幕翻译毕竟不是学术讨论,专业的讨论还是留给书斋里的学者吧。再说了,电影都有档期,有那么多电影可看,何必揪着这些网络词汇不放?
网络词汇是今年觉得好玩,明年可能就过时了,咱普通百姓能看得懂的,就随着潮流乐呵乐呵得了。看不懂的,不是还有其他电影吗?
责编:周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