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新文化传媒的构想
当今社会,已有的四大传媒,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都难以承担满足未来信息发展个性化需求的重任。当代理想的文化传媒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承受得起用户数目的自由增长,二是支持对每一个用户实现个性化按需服务。
传统广播(广播和电视)具有能够承受用户数目自由增长的优点,但由于广播方式是按照时间表播送内容,用户缺乏选择时间的自由,而且在既定时间内,可供选择的内容种类也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全社会千差万别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文化共享理念和信息交换方式,互联网使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址和内容。这种“各献所知,各取所需”的文化工具使全球为之振奋。但是,随着音视频信息内容的比重不断加大,用户数目的不断增加,造成带宽不够分配。必然出现带宽瓶颈网路拥堵。以扩充网络设备作为解决“网路塞车”的方法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由此引起信息提供商和用户成本的增加,将极大地阻碍互联网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进步。因此,要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必须从原理上解决带宽瓶颈问题。
互联网支持“按需服务”不支持“用户增长”,广播网支持“用户增长”不支持“按需服务”。究其原因是两种传播方式的带宽分配原则不同,导致互联网和广播网存在结构性的差异。互联网将带宽分配给用户,广播网将带宽分配给内容。带宽分配是服从总量守恒原则,分配给用户则用户数目受限,分配给内容则内容种类受限。
重新构思文化共享结构成为信息产业追求的目标之一。李幼平院士在长期关注信息产业和数据广播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重新定义的数据广播就是第五媒体”的概念。第五媒体要实现取长补短,在保留广播网支持用户数目自由增长的优势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存储技术,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包括已有的各种文化网站作为信源,通过数字化广播信道,把内容整体推送到家庭,用户通过镜像存储自由取用,满足按需服务。他认为:“第五媒体是一种新生的文化共享结构,既支持个性化的按需服务,又支持用户数目的自由增长,它的父系是互联网(第四传媒),母系是广播电视网(第三媒体)。第五媒体继承了前两种传媒的长处,又避免了各自的短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工具。”
二、将数据广播发展成第五媒体
数据广播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新一代业务。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从单向到互动发生质的变化。数据广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拥有用户数目无限性的巨大优势。是实现低价、高速传输数据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存储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数据广播能够克服传统广播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缺点,使数据广播具备了发展成为第五传媒的基础。
1.用“常带”实现零距离访问
音频、视频的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已经使数据广播发展成为高速的数据传输方式。“常带”是指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永无中断的常在带宽。“常带”概念为解决数据广播如何实现按需服务和内容丰富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常带化的观念是利用常在带宽将数据内容永不中断的提早传送到家庭,利用先进的存储技术,将“存信息于网站”发展成为“存网站于家庭”。利用一个普通的电视节目信道,数据广播可以向所有家庭提供32 Mbps的“常带”,经时间整合后可以获得每天346GB的数据传输能力,如果将其分配给1000个信息提供商,每个信息服务商就具备346MB/天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将非常多的内容送入家庭。
用数据广播方式,将信息内容完整镜像到PC机中,把远距离访问变成零距离访问,零距离没有时间和带宽的限制,自然就是“零瓶颈”。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存储设备价格非常低廉,一块40GB的硬盘仅700元,足以收存几十个文化网站几个月的数据内容。宽带化立足于快,常带化立足于早。早也是一种快,是一种节省成本的快,无需等待的快。
2.用并行广播丰富信息内容
按照“常带化”的思维,数据广播整合丰富多彩的、用户需求的信息节目内容,采用轮播策略,安排不同的时间段。不间断地传输到家庭,存储到用户的PC机上,即使用户没有在家,也可自动接收所传送的信息内容,并按照用户预定的要求更新内容。
数据广播平台采用“大规模并行运作”的思想,可把带宽分配给信源单位。平台负责通达家庭的“常带”推送,为各种信息内容广泛、高效的传播提供一个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并最终构建一个结构精简的国家文化平台。数据广播平台是一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一方面采用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采用开放的思路,吸引各种信源提供商共同参与平台的建设和运作,推动形成先进的文化市场。
家庭存储是从时间上整合不同时刻播出的内容,并行广播从空间上整合成千上万的信息内容,彻底克服传统广播缺少可供选择的丰富内容的短处,同时又保留了广播方式传输的廉价和易普及的优势,使数据广播真正具备了成为第五传媒的两大要素。
3.用UCL提高获取效率
互联网一方面提供了海量信息,但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在寻找所需信息时如大海捞针,很难真正高效、便捷的满足需求。通常用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所需的网页,再寻找所需的内容,由于各网页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即使费时费力结果还不一定能满足需求。 UCL技术就是为实现对内容进行统一定位,方便用户查找,并自动记录用户需求,自动提供所需内容的软件。
数据广播将应用UCL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定位,统一分类标准,将内容自动归类,过滤出绿色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主动提供信息内容。UCL技术是数据广播的一个核心技术,一方面方便用户快速查找信息内容,节省注意力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数据广播主要提供单向服务的现状,根据需求提供服务、反馈信息,形成双向服务模式。
要真正体现UCL技术的价值,需要将UCL技术发展成具有实际价值的应用系统,需要更多的技术单位参与实践技术的开发,需要足够多的信源单位共同试用UCL标准,成为国家文化平台统一使用的定位标准。现在已有单位在李幼平院士的指导下开发UCL技术的DEMO,并且在教育信息服务领域进行了尝试。
三、数据广播平台的运营
中国的数据广播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2002年3月20日试验开通。目前这个平台的第一期工程在技术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第五媒体的要求,但整个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是按照第五媒体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在进行。
1.全程全网,覆盖全国
建立在有线电视网上的数据广播平台是最终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的业务平台,并将最终实现“全程全网,覆盖全国” 的目标。随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的加快,增值业务的开展也必然更加通畅,数据广播也将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数据广播平台前期采用IP数据广播系统,主要利用PC机为接收终端,整合已有的数据广播市场。同时将试验与数字电视广播兼容的数据广播平台,通过机顶盒,利用TV机和PC机作为显示终端,信息的多媒体内容增加,用户群也将随之剧增。用户量的增多将改变现有的按信息含金量向下游收费的原则,实现部分信息上游收费,更大程度上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使数据广播更好的承担文化传媒的任务。
2.一卡在手,信息全有
数据广播平台是一个统一、开放的文化平台,并将发展成为新的文化传媒,在信息内容上采取整合方式,提供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组建多个信息服务子网,汇集海量信息。目前平台主要提供金融证券、远程教育、影视娱乐、游戏、体育、新闻、电子报刊、热门网站等信息内容。
数据广播平台采用有条件接收CA系统,全国采用统一的数据广播IC卡。广电行业的IC卡已经列入国家的金卡工程的统一规划,并将最先在数据广播领域试用。通过一张IC卡就可以完成信息定制、信息接收、用户管理、计费管理等业务,用户也能方便的获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做到“一卡在手,信息全有”。数据广播公司与银行合作建立完善可靠的按栏目按内容计费的用户管理系统制。采用有效的CA系统,是保证知识有价、服务有价的关键,也是保障用户、信源提供商、平台运营者三方利益的关键。
3.合作经营,利润分成
数据广播是一种新的文化传媒,为信息内容提供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只是信息服务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随着市场开拓和数据广播平台运营模式的成熟,将与各种信源提供单位合作,把带宽分配给内容。平台只负责从时间上整合不同时间段的内容和从空间上汇集大量信源,具体的播出方式和安排可出信源单位自由确定。数据广播将采用更合理的商业模式与信源单位合作,按照市场需求为老百姓提供廉价的、个性化的、专业化的、精品化的信息。
数据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媒,是一种新的信息服务的方式。它可以与具体传输介质无关,可以与具体的技术无关。但数据广播要实现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信息内容精、传输效率高、满足个性化需求、真正体现其价值,数字化的广电宽带网将是其首选。
四、开拓数据广播新的发展空间
将数据广播定义为第五传媒将为数据广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音频、电视广播的数字化,数据广播的开播,只是掌握数字化工具,属于近期的目标;广播长远目标应该是开创全新局面,实现普及全民的按需服务。新的文化传媒将带宽分配给信源单位,每一类信源用户数量的增加将不再需要信源单位用更多的钱租用更大的带宽空间,而是与其投入无关,用户数量的增加将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同时采用可靠的有条件接收系统进行科学的用户收费管理,真正体现知识有价,使知识经济时代投入“知本”就能够回收“资本”。数据广播利用宽带网络“常带”传输,既可实时传送名师的授课,又可先传图文画面,再传实时语音,增加生动的课堂气氛。
第五传媒将提供的是一种绿色文化。 一方面,通过UCL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定位,能够对信息进行过滤。另一方面,数据广播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已有的信道播出辅以高像素静止画面的配声网页,便于家庭镜像存储、按需取用,提供另一类节省带宽、节省时间、节省费用的绿色文化,给人们留下更多联想的空间。
数据广播要巧妙地整合广播“用户自由增长”、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和有纸印刷的“存内容于家庭”,取长补短,创造全新的文化传媒——第五传媒,通过更丰富、更普及、更便捷的知识存储,创造更先进的文化工具。报刊在电子化,广播在可视化,电视在网络化,互联网在多媒体化,第五传媒在帮助其他四种传媒“进驻家庭”,并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广泛、社会的认同,数据广播将在实践的选择中真正成为第五传媒。(作者:杨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