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被称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世纪了。而这座被誉为凤凰之城的城市和她的传奇经历,却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唐山大地震34周年到来之际,人们再次把关切和探究的目光投向这片土地—— 新唐山在渤海湾畔迅速崛起,正在长高、变靓。她以高歌猛进的发展速度,实现着城市腾飞的梦想;她高擎起“绿色生态”大旗,改写着城市昔日容颜;她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探索实践,迸发出蓬勃朝气与青春活力……【原文:凤凰涅槃看唐山——写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之际】 |
唐山简介 唐山,是历史悠久的古地、文化灿烂的名城、资源丰富的沃土、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凤凰涅槃的奇迹、可持续发展的前沿,一座创造奇迹与梦想的城市。 唐山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东与秦皇岛接壤。现辖两市、六县、六区、六个开发区(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34万,经济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第18位。 唐山是历史悠久的古地。4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生活;5000年前,黄帝曾在此留下了遗迹;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为唐山赐名;300多年前,清东陵被确定为皇家墓地,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山是文化灿烂的名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北宋名相赵普、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均诞生在此。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 唐山是资源丰富的沃土。“京东板栗”驰名中外;“冀东粮仓”美誉天下;南堡盐场为亚洲最大。沿海陆域海岸线长229.7公里,滩涂和浅海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易于采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黄金等储量可观。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张股票。目前,唐山已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等为主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唐山是凤凰涅槃的奇迹。1976年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如今,一座现代化城市又重新屹立在渤海之滨。1990年以来,唐山相继荣获了联合国“人居荣誉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列“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第二位。详细>>> |
唐山之变 从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城,到“先行先试”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唐山,始终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合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唐山的每一步都是负重的咏叹,每一步都能带给人惊喜! 唐山大地震过去34年了,唐山的变化可以用“沧海桑田”来概括。人们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这座年轻的城市,既有钦佩、好奇,更有询问、探究:在千帆竞发的时代背景下,在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共同选择之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唐山34年来变了多少,又是怎么变的,变成什么样子?
|
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 中国唐山市突然发生里氏7.8级(国外测量为8.2级)强烈地震,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夷成废墟,65万6千1百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万2千7百69人死亡,16万4千8百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
地震中心建筑几乎全部倒塌 |
解放军指战员奔赴救灾现场 |
破坏场景 |
上海医疗队用手电筒作 光源紧急抢救危重伤员 |
唐山发电厂的电表准确记录 地震发生时刻:3点42分56秒 |
震后14天,唐山发电厂并网发 电,120天恢复到震前水平 |
震后14天,唐山机车车辆厂 造出第一台抗震机车 |
震后28天,唐山钢铁公 司炼出第一炉钢
|
|
|
|
|
唐山三女河机场 |
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 |
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 |
都市风景线 |
唐山有两个梦想:一是要实现从以煤立市、以钢强市,到以港兴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蓝色梦想”;二是要实现从一个重工业城市到生态城市、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跨越的“绿色梦想”。这两个基调始终贯穿于唐山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过程中。 唐山是一座依煤而建、以钢而兴的传统重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但由于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任务也比较繁重。 如何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了摆在唐山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今,随着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加速建设以及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唐山正在通过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开放创新型,把这座城市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目前,唐山湾大发展、大跨越的序幕已经拉开,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南资北移和环渤海地区的快速崛起,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地区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大引擎。曾经创造工业文明的唐山,正在续写新型工业化的传奇。 |
爱信齿轮生产线 |
朝霞中的矿山 |
国产首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下线仪式-吴宏道 |
晶源电子生产车间 |
开滦综合机械化采煤 |
唐车公司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总装配生产线 |
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在曹妃甸甸头的位置往前延伸500米,水深即可达25米,深槽区可达36米,这个天然海槽是渤海湾的最深处。其还有一条27米深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深槽与水道结合,使得曹妃甸成为环渤海沿岸唯一不用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大型深水泊位的不冻天然港。 今年上半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达到1.17亿吨,同比增长50.1%。其中京唐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5891万吨,同比增长21.8%;曹妃甸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5809万吨,增长95.9%。唐山港外拓货源市场,内抓生产组织,通过科学管理努力提高货物装卸效率,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唐山港呈现出运营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曹妃甸新区依托良好发展优势,强力推进开发建设步伐,产业聚集势头强劲,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曹妃甸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成为环渤海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目前的曹妃甸开发建设一路高歌,在港口建设方面,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国投曹妃甸煤炭码头起步工程、散杂货码头、通用码头和首钢成品码头都相继投入运营。去年曹妃甸港口吞吐量已突破7000万吨,实现亿吨大港目标指日可待。 产业聚集方面势头强劲,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一步工程、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润曹妃甸电厂、中冶京唐装备制造公司、中恒科技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项目相继投产。华电临港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开诚航征自动化设备、中视中科激光显示基地、豪华游艇、电动汽车、锂电池、四方物流等大项目也已陆续动工建设。 强力开发带来的是累累硕果。曹妃甸新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其中仅去年一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9亿元,相当于曹妃甸开发建设前6年的总和。随着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加快推进,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三大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
曹妃甸国投煤炭码头 |
曹妃甸码头 |
一列火车驶入曹妃甸煤炭码头准备卸货 |
一艘轮船停泊在曹妃甸散货码头卸货 |
以“把新唐山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总目标,唐山着力改善民生,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助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从改造震后危旧平房、旧小区集中供热,到整修拓宽道路、改造街区环境;从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建成,到环城水系动工;从消除“零就业”家庭、全民健康行动,到探索“城乡等值化”、新农村建设……“民生之笔”勾勒出一幅幅唐山百姓的幸福图景。 2008年12月25日晚,“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最终浮出水面,唐山市以高票当选,无数唐山人的笑脸在那一刻绽放。正如颁奖词中所说:“从地震废墟到天蓝、地绿、水清、城美,这里的人们有着太多的幸福理由。” |
家门口的健身园地 |
社区文化蓬勃发展 |
唐山的爱心名片——“帮一点” |
新型农居 |
随处可见的绿地 |
会展广场 |
蓝天下的南湖公园 |
鸟瞰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