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但是,老天却又在“揉皱”了的纳日松的地下埋下了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目前,纳日松镇境内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达到91亿吨,占准格尔旗煤炭总储量的六分之一,现有煤矿48座,超过全旗地方煤矿总数的一半,是准格尔旗最大的矿区之一。
而记者踏上这块儿被“揉皱了的布”是为了去这里的一个地税局——纳日松地税分局。之所以来到这个地税分局,一方面是他们自2006年成立分局以来,只有36名员工创造的惊人业绩——33个月组织税收24.9亿元,人均年组织税收达3700万元,位列全区第一;连续3年行风测评前三名;3年来无纳税人投诉……另一方面是当地老乡们自编的一段“山曲儿”:“一群单身汉,常靠酸菜下饭;只知道使劲地干,家人没个指盼;个个都是好税官,好税官出在咱山沟沟里。”
在去往纳日松地税分局的路上,记者深刻体会了一把所谓“揉皱了的布”是怎样的梁高沟深,起伏不平。一路上都是采煤区,在灰蒙蒙的蜿蜒小路上,我们的采访小车在两边“庞大的”拉煤车的间隙中穿梭,惊心动魄。纳日松分局的税务干部全是从各旗区抽调来的,离家最远的有200多公里,最近的也有60多公里。这条路,是他们上班、回家、查税、进企业必走的路。旁边的纳日松地税分局的税干说,如果遇上堵车,等半天、一晚上那是常有的事,如果在冬天只要下雪,三五天甚至一个礼拜都通不了车。
我们运气好,没遇到堵车,从鄂尔多斯市到纳日松分局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
由于离家较远,纳日松地税局的工作人员都住宿在单位,能够保证一周回趟家就很难得了。地处深山矿区,物价高得惊人,夏天吃新鲜蔬菜非常困难,到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地税干部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烩酸菜,有时因为出外勤错过了饭点,用馒头和咸菜解决“肚子问题”也是常事。老乡的“山曲儿”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虽说在山沟沟里工作,但是,纳日松地税局工作机制却一点儿不含糊。煤炭行业是纳日松镇的“核心产业”,其税收占当地税收总收入的90%以上。针对这种税源结构,纳日松地税分局大胆创新,上山下井,经过一次又一次取材、测算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堵塞煤炭税收漏洞的“四条监控路径”和“三个精细模式”的管理方式。
“四条路径”为定期与工商、公安、煤炭、电力4部门核对煤炭企业户数的增减情况,炸药等火工用品领用、煤票用量和用电量情况,从而掌握每户煤炭企业的产煤量和各分项成本的比例。“三个模式”为电费成本模式、工资成本模式和原料成本模式,该模式准确测算出了煤炭企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的比例,防止了煤炭生产企业少报瞒报税款和多列成本、虚增费用现象的发生,使对煤炭企业的税收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精细化轨道。
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下,该局实现了辖区纳税户基础信息的集中管理、税收数据的集中监控和征管信息的集中共享,实现了对征管环节的动态监督和内部管理的全程监控,税收指标连年攀升。到2006年底,成立仅9个月的纳日松地税分局即组织各项税费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3亿多元;2007年组织各项税费收入8.9亿元,2008年达到9.2亿元。
无论是吃住在单位,还是呕心沥血创建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征管方式,纳日松地税局为的就是更好的服务纳税人。
为了方便纳税人,建局以来,该局共为170户纳税人制作了申报电子表格软盘,为50户企业赠送了中国税务自动答疑系统。由于交通不便,很多纳税人或是企业会计赶到地税局已经是下班时间,纳日松地税局就24小时随时办理业务;办完纳税手续误了回家的班车,税干就开车送纳税人追赶开走的班车;为了让纳税人了解政策,不厌其烦一遍遍上门讲解;孩子生病顾不上照顾、新婚 3天赶来上班、父亲病重无法尽孝……在这个小小的地税局里,36名税干几乎人人都有故事。
为国聚财,为纳税人服务,是支持他们一路走来的原动力。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也让纳日松地税局与纳税人、企业的关系达到“和谐征管”。
个体工商户贾柱锁说:“头一次去收税,我们不理解。我们做这么点儿小买卖,自己个儿的房你还要房产税,经过他们耐心的劝解,我们就认识了个人所得税人人都得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那是国家所有,不交是不行的。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现在我们和这些所长啊、科长啊就像弟兄一样。”
在采访中,记者逐渐了解到作为鄂尔多斯地税局的先进典型代表,纳日松地税局是近几年鄂尔多斯地税局不断发展、开拓征管思路、强化服务观念的一个缩影。
鄂尔多斯市地税局副局长高虎社说:“服务意识这一块儿,我们过去做的不是很好,总感觉我们是管理者,你是被管理者,制定一些征管制度啊、办法啊,就以我们为中心,我咋方便我咋制定。但是这几年我们在逐渐转变这个观念。要服务纳税人,就要以纳税人为主,为中心。在服务方面我们了很多办法,在服务内容的拓展上,在服务手段的改进上,我们想了好多办法。”
随着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方的煤炭产业发展程度、特点不同。鄂尔多斯市地税局发展出核定征收、煤管站代扣代缴、企业主动申报三种征缴方式。在这三种征缴方式的基础上,地税局与国税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联系,进行检查核定。科学的征管制度让鄂尔多斯市地税收入逐年递增,2008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16亿元,连续七年全内蒙古第一;而且也服务了企业、帮助了企业,让企业由小到大,在一个符合市场规则、规范的商业环境下不断成长、壮大,让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关系日益融洽、紧密。
内蒙古聚祥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一个中型的民营煤炭企业。企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与地税局紧密相连。总经理赵国明说,企业与地税局的关系经历了“躲——等——请”三部曲。
内蒙古聚祥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明:“最早开始,税务部门来的时候,我们是‘躲’,能躲一天算一天。随着和税务部门的交流,我们发展成为‘等’,等是什么意思呢?每次他们说来,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发展到现在呢,我们基本是‘请’,我们请来了以后为我们企业作指导。指导之后,我们的财务体系和纳税体系非常规范了,这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举个例子来说,像我们过去作为一个中小型的民企,要是想搞融资呢,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你的财务太不健全了。现在经过咱们地税系统的指导,我们的财务手续非常健全。好几个亿的贷款,银行就相信你就贷给你。通过这么多年各个税务部门接触以后,逐渐鞭策我们企业来规范化运作,一步一步走上今天。过去最早对税务部门感觉像在海绵里面挤水,但是走到今天则感觉包括税务部门的很多部门是在培育企业,培育企业成为泉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赵国明说,具有服务意识的地税局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依法纳税;自己这些年切实感受到了好多部门在发生质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带来了商业环境的好的变化。
企业从诞生、生长到发展其实与小孩子的成长历程一模一样。对企业来说,政府职能部门就相当于企业的家长,他在不断地教企业、规范企业如何成长、发展,这也避免了企业在不断的自我摸索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鄂尔多斯地税局副局长高虎社说:“过去,我们的口号是‘收好税,带好队’,现在我们加了一条,就是‘服好务’。”(刘俊霞)